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七章 乾隆慈母大瓶(2/3)

作者:布凡字數:8596更新時間:2018-12-25 09:59:20

    其實關於乾隆慈母大瓶被成為慈母的解釋,其實最重要的是因為它集合了曆代瓷器各種工藝與一身,看似簡單粗糙的慈母大瓶,整個器物從上到下其實分別運用了仿哥釉,金釉,青花,鬆石釉,窯變釉,鬥彩,冬青釉暗刻,祭蘭描金,開光繪粉彩,仿官釉,綠釉,珊瑚紅釉,仿汝釉,紫金釉等多種施釉方法。

    頸部對稱夔耳,腹繪十二扇開光圖案,包括“三羊開泰”“太平有象”等畫麵,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於一體……共計十五種釉,十六道紋飾。

    慈母大瓶半釉的上釉方法,看似簡單,但是因為這種半釉集合了十五種釉,十六道紋飾,所以看似簡單的上釉,其實起複雜的程度和難度不並不亞於曆史上嗬嗬有名的五大名窯,鈞窯,汝窯,定窯,官窯和哥窯。

    慈母大瓶從上到下依次施釉十五餘次,既要保證釉水均勻,又要保證各種釉之間過渡平整,這就要求上釉師傅不僅要會動手還需要動腦。其次,此瓶集合了高溫釉、低溫釉、釉上彩,釉下彩,這些釉、彩的燒成需要兩種溫度。

    第一次,在繪製了釉下彩澆高溫油,入窯進行一千三百度高溫的第一次燒成,然後再成器表麵用粉彩,古彩等繪以吉祥紋飾,金水進行描金等工藝,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用七百到八百度之間的低溫燒成,這中間若有一環出現差錯則功虧一簣。

    其實乾隆慈母大瓶,“瓷母”之名於此瓶再貼切不過,能集眾多陶瓷工藝於一身,在科技發達的如今也難以做到,更何況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也正因如此藏家學者至今未想要一個合適的名字來體現其“高大上”的工藝,故宮裏稱其為“各色釉大瓶“,社會上就約定俗成地稱它為“瓷母”。

    乾隆一朝的瓷器燒造技術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中國陶瓷史的頂峰,而“瓷母”大瓶,更是乾隆禦窯瓷器不計成本的“炫技”之作。

    豆沫都是做好現成的,老板娘很快為幾個人盛好了豆沫,不過雜糧煎餅做起來就相對慢了一些,幾個人豆沫都快要吃完的時候,雜糧煎餅才算做好。

    其實雜糧煎餅的做法很簡單,就是麵糊加以一些甜醬然後冠以雞蛋,加上一些生菜和鹹菜而已,不過就是這種簡單的做法,卻並不是什麽人都能做出地道的味道的,按照葉楓的猜測,其中味道的關鍵就在於這些麵糊和甜醬之中的秘密。

    不愧是被劉鋒推崇的家鄉特色小吃,入口的那種感覺確實是地地道道的雜糧煎餅的味道,很爽口,很清新,很鮮嫩。當然,這家豆沫的味道也是十分不錯的。

    “等會要想個理由將這三個壇子給買下來……”一邊吃著雜糧煎餅喝著豆沫,葉楓一邊琢磨了起來。

    如果直接開口購買這三個慈母大瓶,就算是這家老板不懷疑,但是想必也會引起其他人的懷疑的,這三件乾隆慈母大瓶,如果是一些真正的鑒寶高手,仔細觀察還是很容易發現的,擺放在這裏直到現在還沒有被人發現,想必隻是因為被擺放的地方和用途導致根本沒有人回去注意這三個瓷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