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22章 殖民地經濟(1/2)

作者:心淨字數:4960更新時間:2019-06-30 02:13:36

    從殖民主義思想中誕生出來的殖民地經濟,是19世紀當時最有效率的一種國家經濟形勢,雖然殘酷但是非常有效。

    霸占別饒養雞場,吃別人家的雞蛋,甚至殺別饒雞吃,這感覺當然爽的不得了,而且殖民者隻需要足夠的軍費支出作為成本,之後就能吃到百年的侵略紅利。

    這和中國世界那種封建製、君主集權製、政教合一等等製度都有截然的不同。

    舉個例子,清朝發動邊境戰爭,吞並了一塊領土,清朝首先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掠奪,而是迅速組建官府,架構有效的統治體係。

    戶籍清查,土地清查,資源清查甚至連文化都要仔細的清查一番,這些統計數據最終就成為官府施政的基礎數據。

    這時候你以為就可以收取到新占領土的紅利了?大錯特錯!想要長治久安你還得在軍事行動之後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經濟重建還有文化輸出。

    孔廟和學宮你得建吧?總要教化民心啊!

    佛寺還有道館也得籌備吧?宗教也得配合文教一起上啊!

    想要收稅?開什麽玩笑,恢複經濟怎麽也得十年免稅給百姓休息啊!甚至發生災**了,中央政府還要調動資源去救災,去扶持新占領土百姓的生存。

    這不僅僅是清朝的套路,在中古世紀國與國的征戰都是這樣的,以吞並領土完全融合為第一目的,統治者追求的不是一時的暴利,而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長治久安,要的是細水長流無反抗的統治紅利。

    可想而知,這樣的效率能好的了?而殖民經濟則不然,宗主國從一開始就很明白,自己並不是建設者,而隻是掠奪者。

    歐洲列強沒有責任和義務去普及教育,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更不會進行什麽免稅的保護政策,他們的心中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掠奪。

    土地下麵的礦藏,土地上麵的珍品特產,還有農田裏的經濟作物,什麽東西值錢就往歐洲輸送什麽,甚至連人口也是他們眼中的資源一種,黑奴貿易一直持續了400多年,可見歐洲對殖民地統治的殘酷性。

    如果殖民者一點都沒有建設,的也不對,他們對興建教堂還是很有興趣的,個殖民地城市都有大大的教堂,一方麵是為歐洲人提供宗教服務,而另一方麵也是對殖民地弱勢文化的一種壓製。

    另外對於歐洲人聚集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很到位的,畢竟那裏是歐洲老爺們的住地,不建設的漂亮點自己過的也不舒服不是。至於城市之外的廣袤土地,根本就沒人搭理。

    由此可見,殖民經濟有點竭澤而漁,而中國時代的同化統治則屬於生態循環經濟。一個是要賺短平快的錢,而另一個則希望細水長流追求的是百年甚至千年的長遠利益。

    如果站在曆史的高點上來俯瞰人類文明,這種追求百年千年計的統治模式,無疑是成功的,因為現在世界上的領土大國,無不受益於這種統治模式。

    但是如果看短時間內的爆發力,殖民主義無疑是弱勢民族迅速崛起的一針興奮劑,用他國的血肉反哺本國經濟,踩著億萬異族的屍骨當自己的墊腳石,總比您一個銅板接著一個銅板的攢家底要痛快的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