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二章 蔣百裏(1/3)

作者:袁大為字數:6152更新時間:2021-05-07 02:59:39

    第一百四十二章 蔣百裏

    武漢,由武昌、漢陽、漢口三地組成,是辛亥革命的發源地,武漢位於長江中遊,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二百萬,國民政府雖然西遷重慶,但大部分的行政機關與軍事機關都留在了武漢,所以,此時的武漢,是事實上中國的首都。是中國戰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

    因為武漢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日軍決定進攻武漢,早日結束這場戰爭,而中國也決心在武漢與日軍進行一場大戰,其實早在一九三七年的十一月,中央軍事委員會就草擬了武漢會戰的計劃。

    此時的中國各方有識之士已認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中日雙方工業實力的巨大差距,迅速打敗日本是不可能的,而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戰略縱深大,日本人要在短時間內占領中國全境也不可能。

    所以,未來中日雙方的戰爭模式必然是持久戰。

    關於持久戰的理念,國民政府的高級將領蔣百裏早在一年前就提了出來,1937年,當時中日還未開戰,但蔣百裏就預測到中日必有一戰,這年年初,蔣百裏最重要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引起世人的震動。

    蔣百裏在《國防論》的扉頁上題詞是:“萬語千言,隻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在《國防論》裏,蔣百裏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理論。

    蔣百裏的主要論點是:“第一,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

    第二,不畏鯨吞,隻怕蠶食,全麵抗戰,堅持到底。

    第三,首先要在上海開戰,利用上海複雜的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擊日軍到第二線的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

    蔣百裏指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占領其關鍵地區就隻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占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蔣百裏的結論就是:抗日必須依靠廣大的中國民眾,打一場持久戰,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屬於中國。

    蔣百裏的話在中國是很份量的,年輕時代,蔣百裏就表現出了出眾的軍事才華,然而讓他揚名天下的,則是他的自殺事件,當時的蔣百裏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在一次學校集會上,他對他的兩千多名學生說:“初到該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隨後,蔣百裏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從此之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學生,很多人都保存著蔣百裏的相片,認他為校長,而蔣百裏也成為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建校以來最為出名的校長。

    這一槍,蔣百裏並沒有死,奇跡生還,反而因禍得福,與看護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戀,而佐藤也就成為了蔣百裏的第二任妻子,改名為蔣左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