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11400更新時間:2018-12-26 11:28:07

    053H3導彈護衛艦采用中央橋樓全封閉設計,不僅使艦隻具備三防能力,而且尤其適合在炎熱的南海海域作戰。艦體是焊接鋼,艦橋、機庫、煙囪采用輕質鋁合金結構。全艦有兩層全通長甲板,艦橋與兩層甲板等高;主桅杆是塔式桅與桁格桅的混合結構。與過去設計的艦隻相比,053H3導彈護衛艦的上層建築更小;圍壁轉角都采用圓角過渡;側壁都有一定角度的內傾,表明設計者對降低雷達反射截麵作了一定的考慮,但對煙囪及排煙似乎沒有什麽降低其紅外輻射的措施。從煙囪即可確認““江衛”級采用了2台式4台柴油機組成CODAD全柴動力裝置,總功率14400馬力。“江衛”級具有25節的最大航速。並且在16節巡航速度下其續航力為5000海裏,這一指標顯然對於中國海軍有重要戰術意義,尤其是在南海。

    總之,053H3導彈護衛艦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中國海軍對作戰艦隻適航性能的重視。這對於建設一支有效“藍水”海軍是不可缺少的。

    設備武器

    053H3導彈護衛艦是一級多用途護衛艦,武器的配置更多地考慮了艦隻在現代海戰條件下防禦能力。艦艏主炮是一門雙聯裝100毫米火炮,這是中國海軍護衛艦用標準主炮。由艦橋頂部主桅前的“黃蜂頭”炮瞄雷達控製,該雷達與“江湖”級配置的型號不同的是:球形穩定罩後部的3.5米光學測距儀已取消,但仍保留了操作員進出的艙門,表明該雷達的操作並未移到艦體的。艦橋頂部可能有一光電火控儀基座,估計包括有激光測距儀、電視跟蹤及微光夜視儀,用於在嚴重電子幹擾下為防空係統指示目標。

    艦空導彈

    海紅旗-7防空導彈,英文代號HHQ-7。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PLAN)目前的製式點防空導彈。廣泛裝備在人民海軍的非專職防空水麵艦艇上,作為艦艇自身的點防空之用。

    八十年代中期,中國即從法國引進剛服役不久的“海響尾蛇”艦空導彈係統,1988年中國仿製該係統成功,定名為HHQ-7。中國版“海響尾蛇”——HHQ-7的技術不亞於法國原裝產品,名聲也一樣遠揚。目前在我國的部分主戰艦艇包括“旅海”級驅逐艦上裝備的8聯裝艦空導彈係統就是HHQ-7防空導彈係統。

    海紅旗-7防空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製導,最大射程13km,最小射程700m,最大作戰高度6000m,最小作戰高度5m,具有反掠海飛行反艦導彈的能力,最大過載35g,反應時間6.5s,單發毀傷概率80%。

    事實上,海紅旗-7並不具備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不能提供艦隊級的防空,僅僅是一種點防空裝置。人民海軍在很多型號的艦艇上裝備海紅旗-7也屬無奈之舉。這種尷尬的情況在90年代末引進了隨“現代級”一起帶來的SA-N-7之後有所改善。在國產海紅旗-9(HHQ-9)和海紅旗-16(HHQ-16)服役之後,這種情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而且在053H3導彈護衛艦以後,海紅旗-7也被技術水平更高的海紅旗-10取代。

    副炮

    4門新型雙聯37毫米火炮分別裝在艦橋和機庫兩側,該火炮最早是在“旅大”III級驅逐艦“湛江”號(舷號165)和“珠海”號(舷號166)上出現的,但火控雷達不一樣。開始普遍認為這種火炮是意大利“布雷達”40毫米速射炮的中國翻版,但緊近的一張照片表明,053H3導彈護衛艦上的這種新火炮采用的是水冷式炮管,外觀上可以看到炮管外纏繞的冷卻軟水管,而“布雷達”40毫米炮沒有這樣的結構。另外,炮塔形狀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可以肯定這種火炮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新產品,考慮到中國與“布雷達”公司的良好關係,在研製過程中得到後者的一些技術援助是正常的。這4門火炮都由設置於機庫頂部的341“賴普蘭普”火控雷達控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