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八章 決議(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760更新時間:2018-12-26 11:28:29

    &nb好在這通過前幾次戰鬥,現在穿越集團己有600餘萬兩白銀,一萬多兩黃金,有了一定的金屬貨幣的貯備量,因此初步俱備了發行紙幣的條件。

    &nb但穿越集團畢競上岸的時間太短,目前還並不俱備國家信用的保障力,另外穿越集團控製的地區有限,因此紙幣發行以後,目前隻有穿越者的內部流通使用,等攻占了山東以後,在占領區內逐漸推行使用紙幣,並慢慢取代白銀,成為流通貨幣。

    &nb而除了成立銀行之外,臨時執行委員會還決定在財政部下,設立工商司、稅務司、海關司三個管理機構。負責管理津地區的商業經營、海關、商業稅收等。

    &nb現在津的軍事威脅己大減,可以著手恢複津的經濟。盡管這時津租界的各中外商鋪都開業了,但津的對外流通卻還沒有恢複,仍然是無濟於事,這段時間以來,中外商人都受到不的損失。而時間長了,他們見這夥海外華人似乎還好話,並不像義和團那樣不講道理,逢洋必反,於是不斷有中外商人來向穿越者請願,希望能夠解除津的封鎖,恢複海運流通。

    &nb而對穿越者來,現在急需要穩定的收入來源,盡管己經確立了農村的稅收製度,但農業稅隻有季節性的,要等到第二年的秋收才能收取農業稅。而且津本身就是一個外貿經濟發達,商業繁榮的地區,因此既然要恢複津的經濟,那麽收取海關稅、商業稅,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nb另外,這個時候中國的海關全部都被外國人把持,當然,外國人管理中國海關,並非完全一無事外,一來外國有豐富的近現代海關的管理經驗,這一點確實比清廷強得多;二來由於外國人在中國的地位超然,因此海關並沒有受到清廷官場的腐朽陋習影響,辦事效率遠高於清廷的其他機構,因此外國人管理中國海關之後,每年可以給清廷帶來3000萬兩白銀左右的海關收入,大約占清廷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成為清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一部份。

    &nb但外國人管理中國海關的後果同樣嚴重,造成中國海關的稅率製定不能自主,對國外的商品收稅極低,平均關稅隻有5%,而且國外商品在交納了關稅之後,進入中國內地流通,不用在交納其他任何稅務。這不僅大大降底了政府的財政收入,而且造成外國商品以價格優勢大量衝斥中國的市場,而不利於保護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因此穿越者們也必須要重新製定海關和稅收的稅率。

    &nb當然,稅率並不是定得越高越好,因為現在津的經濟,絕大部份都是由外國的商人、企業支撐,如果稅率定得過高,容易引發外國資產大量從津撤離,這對津的經濟可是相當大的打擊,因此怎樣的稅率才算是合理,這個尺度要捏拿好,還需要認真的研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