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3/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404更新時間:2018-12-26 11:29:25

    釆用由下至上法的好處在於一步一個腳印的推進,穩紮穩打,首先控製基層,打牢穿越集團在山東地區的統治基礎,並且在控製基層的同時,逐步培養一批地方行政的管理人材來,然後逐步向上,基本就可以順風順水的確定在山東的統治,而且前期控製膠州、高密、即墨三縣,基本就是釆用的這一模式,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不會出較大的事故。

    不過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所需要的時間較長,見效果慢,畢竟控製基層,推行土地改革都是需要時間,而且由於對地方的高層缺乏控製力,容易遭到地方勢力組織的暴力抗拒,像這次地主聯盟進攻門埠村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相信在其他地方推行推行土地改革的時候,是肯定還會遇到類似的事情。當然這些缺點到也不是不能克服,時間長就耐心一點,而遭到地方勢力組織的暴力抗拒,則可以同樣用暴為鎮壓,但有一個難以解決問題,就是由下至上法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地方管理人員,無論是穿越集團內部還是本土的歸化民眾。

    按照清廷的地方行政劃分,山東省共劃分有10個府,2個直隸州,8個散州,96個縣。如果隻算控製縣城,穿越集團就必須組建96個團隊,按平均個團隊15名穿越者計算,就需要1400餘名穿越者,這幾乎占到了目前非軍方穿越者人數的4成左右。足以讓現在的穿越集團傷筋動骨,而且即使是控製縣城,也不是什麽人都行,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地方管理經驗才行,但現在的穿越集團還是本土的歸化民眾顯然是找不出這麽多的地方管理人員來。

    而由於李鴻章向穿越集團提出,清廷可以讓穿越者擔任山東巡撫、布政司、按察使、道台、提督、總兵以及各府州官員等官職,這樣穿越集團就可以將整個山東的官場全部打包下來,也導至了有人提出了另一個控製山東的模式,就是從上而下法的產生。就是先獲得山東省的最高行政官職,然後慢慢向下發展。即先接手山東巡撫、布政司、按察使、道台這一類管理全省事務的官職,然後取得府、州的最高官位,再向下麵的散州、縣擴展。

    采用這種方法的優點就在於可以讓穿越集團在較短時間內,取得山東省的全麵控製權,而且在前期需要投入的地方管理人員並不多,是目前穿越集團的人力資源條件能夠做得到的。但缺點就在於在山東的統治基礎並不牢固,有可能會被地方勢力架空,由於控製力不足,容易引發較大的事故,同時穿越集團還要承擔基層民眾的怨氣,並且替地方勢力的一些害民行為背鍋。

    可以這兩種方法都各有優虜,並沒有一個完美的方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