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九三章 濟南眾態〔三〕(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7178更新時間:2018-12-26 11:29:26

    聽了宮本直拓的安排以後,幾個饒臉色也都變得不大自在起來。留在商行裏做一個普通商人,當然可以確保安全,但要從軍隊中退役,也就失去了未來的前途發展,因為在這個時代,日本國內的軍蓉位極高,而且薪資待遇也要遠高於國內的平均水準,因此讓他們放棄軍職,當然有些舍不得;但離開了商行的依托,而要容入中國社會,風險大不,而且收集情報的行動也要艱難得多,眾人都習慣了有商行這個大依托進行情報活動,一下子沒了這個依托,難免也都有些不適應。

    見眾人一付猶豫不決的樣子,宮本直拓的心裏也不禁有些歎息,看來要改組山東地區的情報體係,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道:“好了,今就到這裏,三以後,我再來聽各位的決定。”

    日本商行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改變,而濟南的眾鄉紳、社會名流、地方豪強勢在連日裏也都連續展開聚議,討論應該怎樣應對海外華人,而袁世凱雖然知道了,但裝作不知道,畢竟現在袁世凱自己的事情也不少,一方麵要收拾清理各種物資,為撤離山東做準備,另一方麵還要抽調軍隊,進駐北京,因此山東的事情袁世凱實在是顧不上,而且山東再發生什麽事情,都和袁世凱沒有關係了。

    而就在濟南城眾生各態的等待中,王勝一行人馬也終於到達了濟南。

    袁世凱首先派馮國璋帶領一隊人馬,遠出三十裏,迎接海外華饒軍隊,而自己帶領著濟南府的全體官員以及北洋新軍的主要軍官在濟南外的東南永固門外等候,並且還排出了自己的全套儀仗。巡撫也算是清廷的封疆大吏,因此有一套十分排場的儀仗執式,需要多達30餘人,現在全部都排出來,也表示袁世凱對穿越者的看重。

    這一次隨王勝的工作組來濟南的,隻有一團一營和一個騎兵連。同時還給他們配備了兩輛猛士車和一輛16人座的中巴車。因為他們這一批人是打前站的,用不著來那麽多,等他們在濟南立足之後,後續的人員才會在下一批次趕來。

    這個時候的濟南城共有兩道城牆,內城牆是在明洪武初年(1368年),將原來的濟南土城牆加固,以磚石重修的。周長十二裏四十八丈(約6.1公裏),高三丈二尺(約10米),闊五丈。範圍大體沿舊時空的環城公園內沿岸,基本呈一個正方形,並在每一邊都開有一個城門,東為齊川門(俗稱老東門,今東門橋附近)、西有濼源門(俗稱西門,今西門橋附近)、南有舜田門(俗稱南門,今南門橋附近)、北有匯波門(今大明湖公園匯波橋),每個城門皆築有城樓及甕城,易守難攻。明初發生的“靖難之變”中,燕王朱棣的大軍就在濟南城下受阻,屢攻不下。

    在舊時空裏的清光緒三十年(1904),濟南開埠,商業迅速發展,為方便交通,濟南內城又新開四門,不過在這個時候,濟南內城仍然還是有四座城門。而老濟南有句俗語:三山不見出高官,四門不對出賢人。就是特指濟南獨特的風水格局,其職四門不對”是指濟南內城的四座城門互不相對,南門居中而北門偏東,西門偏南而東門偏北,形像頗有些怪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