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726更新時間:2018-12-26 11:29:35

    不過這些設計都能從海外華饒軍艦找到影子,這也明海外華人這樣的設計並不是刻意的標新立異,而是海外華人一慣的艦型設計風格。

    但讓海因裏希親王不理解的是,在艦首的水線以下部份,有一個向前突出的半球狀結構,有些像軍艦的撞角,但如果是撞角,則應是尖頭形狀而不應是半球狀,而且撞角的長度應該是突出於艦首,這樣才能撞擊敵艦,但這艘軍艦是釆用的大斜角飛剪形艦首,因此盡管水線下的結構向前突出,但也並沒有突過艦首,那麽就當然不會是撞角。

    其實穿越者設計的軍艦艦體,是經過舊時空裏的流體動力學理論以及實踐證明最優化的艦體外型,大斜角飛剪形艦首,“V”型外飄結構艦體,都可以增加艦體的穩定性和適航性,及抗風暴能力;而尖頭圓尾的平麵造型則是更有利於在高速航行時減少水流阻力,

    而艦首水線下的突出的半球狀結構叫做球鼻艏或球型艏,主要功能是使船體與球鼻分別形成的波濫波峰與波穀相遇而相互抵消,並且改善艦首部線型,水線部分船體曲度緩和,減少渦流阻力、提高航速。根據舊時空的經驗,采用球鼻艏的艦船可以降低10-15%左右的海水阻力。正是因為釆用了這麽多降阻、増速、增穩的設計,穿越者才敢將航定為25-26節。而且根據電腦的模擬計算,理論最大航速可以達到26.7節。

    艦載武器的布置到是中規中據,六座雙聯裝155毫米口徑主炮分別置於艦首艦尾,呈兩前一後的倒“品”字型布置,不過後一座主炮的位置要高於前兩座主炮,因此後主炮的炮管在前兩座主炮的上方,可以節省甲板空間。這種火炮的布置方式在舊時空裏被稱為背負式結構,也是重艦巨炮時代,最成熟的火炮布置方式。而8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副炮、12座雙聯裝50毫米口徑機關炮則分別均布置於兩側甲板上。

    海因裏希親王見了,也不禁稱讚海外華饒構思巧妙,德國建造的第一型戰列艦勃蘭登堡級戰列艦設計沿艦體中軸線布置3座雙聯裝火炮,但由於甲板的空間有限,結果艦首艦尾的主炮都是40徑倍距,而中間的兩門主炮隻能用35徑倍距,盡管硬塞下了6門主炮,但卻不能采用統一的射擊參數,反到要安裝兩套觀瞄設備,因此徳國在後來建造的戰列艦都改成了隻在艦首艦尾各裝2門主炮,但如果在勃蘭登堡級戰列艦釆用背負式結構,就可以完美的解決問題了。

    雖然這樣一來,在側舷火力隻能集中8門主炮,相反到是在前後到是可以集中6門主炮,火力異常的強大,但防護巡洋艦並不是用於海上作戰,因此不用刻意追求側舷火力的最大化,反到是在執行破交戰中,前後的火力更為重要一些,甴此也可見海外華人在設計這型軍艦的思路定位十分明確清晰,避免了想要麵麵俱到,但最終卻麵麵平庸。

    而在剖麵圖上還特意注明,穹甲厚度為80-120毫米,另外還在水線附近加裝了高2.1米的側舷裝甲防禦帶,全長約50米,厚度為80-100毫米。雖然從規範上來,防護巡洋艦是不設側舷裝甲,但在大型防護巡洋艦上,有時也會設計少量的薄裝甲防禦帶,以加強防禦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