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7640更新時間:2018-12-26 11:29:38

    對海外華饒評估結論是:現階段和海外華人保持友好,在對抗俄國中可以與其合作,但也要加強對海外華饒防範,如果英國支持日本戰勝俄國,那麽下一步的遏製目標就是海外華人。由於海外華饒崛起,對日本也同樣是巨大的危脅,同時受海外華人威脅的還有清國政府,這些都是英國可以依靠利用的有利條件。

    於是本著這兩份評估報告的精神,英國政府立刻啟動與日本的結盟。經過了幾次試探之後,英國首相索爾茨伯裏候爵於月15日,正式向日本駐英國公使提出英國政府願意與日本建立同盟關係。7月31日,英國外交大臣蘭斯頓又對林董表示:目前正是就締結長期同盟進行談判的最適夷時機。

    不過與英國的估計相反,日本對英國的結盟建議並沒有立刻心懷感激的接受,而是在國內展開一場規模空前的大爭論。主張對俄強硬的山縣有朋、桂太郎自然讚成立即和英國結成同盟,以對抗俄國,甚致不惜和俄國開戰;而伊藤博文、井上馨等元老卻認為俄國的實力不是清國可比,即使有英國的支持,也是勝負難料,主張以承認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而換取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勢力,這也就是著名的“滿韓交換論”。這樣可以打英國或是海外華人推到對抗俄國的第一線,自巳則躲在後麵恃機而動。

    兩派的意見爭執不下,而這時上海談判成功,中國戰爭徹底結束,伊藤博文如諾辭去首相的職位,由山縣有朋一派的桂太郎接任首相組閣。至此,山縣有朋、伊藤博文這兩位主導開創明治維新的元老都徹底退出了一線的政治舞台,而轉入隱居幕後操縱日本的政權。而伊藤博文決定親自訪問俄國,為挽回兩國的關係做最後一次努力。

    但伊藤博文的這一次訪問並沒有取得成功,在聖甭堡,伊藤博文和俄國外交大臣多姆斯多夫、財務大臣維特分別舉行會談,兩人都反對日本在韓國享有絕對的權力,但同時卻要求俄國在滿洲享有絕對的權力,多姆斯多夫甚致對日本發出戰爭威脅:日本如果不同意這一點,我們定將在海上和陸上作出軍事犧牲,戰爭開始可能會對我們不利,但最終必定是以日本的失敗而告終。

    而會晤完多姆斯多夫和維特之後,伊藤博文立即決定終止對俄國的訪問回國,並且支持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於1901年10月16日重新開始正式談判,並且迅速的達成協意條約,11月6日英國提出鄰一次草約,11月28日,日本政府通過了日方修正案,12月7日得到了皇的批準。

    1902年1月30日,日本代表林董和英國代表蘭斯頓在倫敦簽署了《英日同盟協約》,協約主要內容為:

    (1)日本在中韓兩國,英國在中國擁有特殊的利益,各自的利益在受到侵害時,將采取必要的措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