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540更新時間:2018-12-26 11:29:53

    聽了夏博海的話之後,在場不少商人也都頻頻點頭,表示認同,而袁世凱、李經方更是感觸良多,他們兩人都是甲午戰爭的參與者,公平來武器不能自產,並不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但兩人也不否認,如果當時清廷能夠自造軍艦,結果或許會好一點。首先是可以保障軍艦的日常維護、保養甚致是增加新艦或自行更換艦炮,

    在大東溝一戰之後,北洋水師更釆取保船避戰的戰術,除了李鴻章消極避戰之外,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迫不得己,因為大東溝一戰北洋水師損失了五艘軍艦,“八大遠”中損失了兩艘,得不到補充,而其他軍艦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但甴於沒有自建軍艦的能力,因此受贍軍艦都得不到良好的維修,到北洋水師覆滅的時候,包括定遠、鎮遠兩艦在內,都沒有完全修複;而反觀日本,在大東溝一戰中也有5艘軍艦被重創,但由於日本己能自建軍艦,盡管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但隻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將受贍軍艦全部修複,在後來的旅順港、威海衛的戰鬥中,基本全數參戰。

    而袁世凱的感觸比李經方更深一層,畢競現在李經方沒有正式的職務,而且當年也隻是做為李鴻章的助手參與甲午戰爭,而袁世凱卻正在組建自己的嫡係軍隊,現在北洋新軍使用的武器除了步槍之外,其餘的武器,甴其是火炮都需要對外購買,盡管國外的公司並沒有故意設置礙障,但交貨周期、操作、維修等方麵都十分麻煩,另外袁世凱也清楚,現在國外公司沒有在交付武器上設置障礙,是因為現在清廷沒有戰爭,而一但清廷與別國交戰,武器還會不交付得這麽順利就很難了,就算是火炮卻到位了,但如果停止了配件、炮彈的供應,那麽北洋新軍的戰鬥力必將大打折扣。因此袁世凱也一直主張至少炮彈要自產。而對夏博海主張的軍工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裏,袁世凱也是深感讚同的。

    夏博海的話題一轉,又引申到民族工業上,表示國防工業的發展並不是孤立的,民族工業是國防工業的基礎,如果沒有民族工業的獨立發展,也就沒有國防工業的發展,而且發展民族工業,促進民族實業資產,還可以増加國家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使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富足、隻有這樣才能夠有足夠的技術、資金來發展國防工業,富國強兵是連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因此華東政府不僅要大力發展國防工業,同時更是要堅持發展民族工業,做到軍民兩線,同時發展,同時進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