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九六章 革命者(一)(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976更新時間:2018-12-26 11:30:12

    雖然是初到日本,但夏思痛的交往頗廣,既使是在日本,也能經人轉托,交結到不少人,生活衣食不愁,而幾個月後,經人引見介紹,和不少革命者相識。

    其實在日本結識革命者,根本不需要有人引見介紹,因為在日本,中國革命者的行動基本是完全公開的,不僅能夠隨意的聚會、結社、發表演、組織社團,甚致是創辦報紙雜誌出書,可以公開宣揚武裝推翻清廷的主張。盡管清廷多次向日本發出抗議,但日本政府以言論自由為名,對此基本不聞不問,還有不少日本政界、工商界的人員和中國的革命者結交成友,甚至是資助革命者,因此這時的日本是中國革命者的大本營,到是一點也不為過。

    日本當然不是好心幫助中國的革命事業,隻是一種兩麵下注的手段而己,畢竟日本和中國的文化相通,又知曉中國曆史,不少日本政治人物都認為,按照中國曆史的發展,清廷實際己經進入王朝末期,基本己經無力回了,隻是能夠苟延殘喘幾年而己,因此現在的革命者,在將來很可能成為中國政壇上的重要人物,日本政府有必要和革命者中的知名人士保持良好的關係,政界人士可以和他們建立私人友誼,將來日本就能對中國保持足夠的影響力。

    這個時候在日本比較有影響力的革命團體主要是3個,一是由孫中山創辦的興中會;二是由黃興、宋教仁創辦的華興會;三是由蔡元培、陶成章等人創辦的光複會。

    其中當然是以興中會的影響最大,因為興中會雖然是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但在1895年就在日本成立分會,在日本己有近10年的發展,而且興中會的創辦人孫中山的個人聲望也是最高的。孫中山的個人聲望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是到這時為止,孫中山己在中國組織了廣州起義、惠州起義,盡管這兩次起義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但畢竟是有行動,這一點要比其他隻不練的革命團體當然是要強得多。

    而另一方麵,則是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廷特務緝捕入中國公使館的蒙難經曆。當時英國的《泰晤士報》、《地球報》均對此進行了報導,在歐洲引起了不的轟動,成為震驚世界的政治迫害案。在輿論的壓力之下,當時英國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國公使館釋出孫中山,否則將駐英大使龔照瑗及一眾外交人員驅逐出境。

    孫中山被釋放之後,用英文出版了《倫敦蒙難記》一書,從默默無聞變成了名聲大噪的世界級政治流亡人士,因此這一事件也成為孫中山的革命活動的轉折點,一舉成為革命者陣營中聲望最的人。

    不過日本也不是隻收留革命者,同時也收留和扶持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康粱兩人分別在英國、日本的保護下,逃到日本,並以日本為基地,號招在日華人支持自己,在中國推行立憲,並且反對慈禧,力主由光緒親政,主持改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