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零二章 求和(九)(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658更新時間:2019-09-06 23:31:35

    而見伊藤伊文沒有接受自已的意見,宮本直拓表示自已想去民間搞調查,伊藤伊文經過考慮之後,覺得暫時讓宮本直拓離開政壇也好,免得他再發表什麽當言論,引起爭議。等戰爭結束,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再好好和宮本直拓進行交流溝通,並且好好教導他。

    但台灣海峽之戰的結果令所有的日本人都預測落空,也讓日本的局勢變得更為惡化,而伊藤博文這才想起宮本直拓對這場戰爭的預測,忽然發現自已原來一直都低了宮本直拓,以訓盡管伊藤博文很欣賞宮本直拓的見解,但在潛意識裏,還是將宮本直拓看作一個年輕人,雖然思活躍,見解獨特,但缺乏經驗,還需要更多的曆練和有人來指引,當然伊藤博文認為自己就是指引宮本直拓的人,但現實的結果是,宮本直拓對時局的判斷見解都在自己之上,自己根本就指引不了他。

    其實在台灣海峽之戰後,伊藤博文也十分清楚,日本己經沒有本錢和華東**對抗下去了,當務之急是不惜一切代價,盡快和華東**談判,結束戰爭,那怕是賠款也再所不惜。

    隻是心裏明白是一回事,但實際的操作,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方麵是在日本國內,由於這麽多年的教育和宣傳,戰爭氣氛相當濃烈,軍方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既使是在這個時候,軍方還有相當一部份人主張不顧一切代價,也要將戰鬥繼續進行下去,因此很難接受賠款的結果,而提出議和賠款的人,也必然會受到千夫所指,甲午戰爭之後的李鴻章,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隻不過在清國,李鴻章還可以通過辭官、隱湍方式暫避風頭,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但在日本可就沒有那麽好過了,除非是自殺伏罪,否則恐怕有一大堆“誅”、“人誅”在後麵等著。

    另一方麵,英國的態度也不能輕視,盡管伊藤博文智目“日本應以自己的國家利益來決定采取的國家策略”但在現實麵前,也不能不退讓,現在的日本確實離不開英國的扶植,因為這一場戰爭己令日本元氣大傷,而華東**卻必會在戰爭之後強勢的崛起,如果失去了英國的扶植,日本在戰後根本無法與華東**相抗衡,因此在台灣海峽之戰後,英國依然主張對華東**持強硬態度,並且采用貿易禁閱方式對華東**施加壓力,並要求參加遠征軍的5國均不得與華東**單獨談牛盡管伊藤博文也知道這個決策不妥,但還是要顧忌英國的態度,對英國的要求又不得不從。

    結果日本跟著英國一起發表了對華東**持強硬態度的聲明,引來了華東**的強硬報複,對日本進行海上封鎖,這也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打擊。因為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對海運依賴極大的國家,而且現在國內的經濟已因戰爭徹底崩潰了,完全靠英法美等國的輸血生存,但華東**的海上封鎖,英法美等國的商船都不敢停靠日本,結果更是雪上加霜,眼看著日本就要斷血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