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三)(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506更新時間:2020-06-18 03:40:11

    不過辜鴻銘畢競不是社會學家,雖然他看到了歐洲國家在社會製度、文化的缺點,但對造成這些缺點的根源卻缺乏足夠的認知,而且想出的解決辦法卻不是靠推動社會進步,提高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或是建立一種更高等級的社會製度,而是中國傳統孔孟學的仁義之道,這也是辜鴻銘推崇儒家學的最主要因素,甚致到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管是精華還是糟粕,也堅決擁護的程度。

    其實這也是這一代中國學者的一個共性,隨著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的認知加深,看到歐洲國家的社會、文化的缺限後,幾乎都不約而同的回歸到中國傳統文化中來,在舊時空裏,嚴複到了晚年時,也開始推崇中國傳統文化。

    但看了華東**關於對歐洲國家的體製形成,以及文化缺限的原因的深度分析之後,再結合自己多年歐洲生活的經曆進行印證,使辜鴻銘也頗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畢競華東**關於對歐洲國家的體製、文化缺限的分析,是建立在舊時空無數學者長達百餘年的探索、研究、分柝、試驗的基礎之上,這決不是辜鴻銘區區十幾年的生活經曆所能相比的。

    雖然這並不表示辜鴻銘從此就放棄自己的思想,徹底拜倒在華東**的麵前,畢競像辜鴻銘這樣的學術大師,一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點,是不會輕易改變的,雖然這並不防礙他會從其他理論思想中吸取對自己的思想觀點有利,或是有補充的優秀部份。因此在辜鴻銘後來的文章、講學、交流中,也大量的引用華東**的這些理論。

    不過辜鴻銘對華東**的態度並沒有什麽改變,依舊是不屑,並且不時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或調侃、或抓苦、或指責華東**的一些行為或者是一些特定人物。當然喜歡懟人,是辜鴻銘的一大特點,他到也不是專門針對華東**,對清廷、對其他國家,對清廷的官員、外國政要,以及其他學者、社會名流、都是照懟不誤,簡單來就是看誰不順眼,看什麽事情不順眼,都會開懟,並極盡嘲笑、挖苦之能。

    華東**控製上海之後,報紙當然不敢發表反對華東**的文章,辜鴻銘懟華東**通常是在宴會、學術交流的場合,不過辜鴻章到也不是亂懟華東**,並且相當注意分寸,往往就是打打擦邊球,更多的還是調侃性質,而且除了懟華東**之外,辜鴻銘也依照是見人懟人,見事懟事,行就如故。因此上海**也並沒有太在意,對他依然是敬而遠之,但並沒有阻止辜鴻銘在上海著書、教學、發表演等等,隻要是不要過線就行了。

    其實雖然在舊時空裏,辜鴻銘是以敢、敢罵、敢懟而著稱,但並非是真的憤世嫉俗,不通世故,其實相當注意分寸尺度,知道什麽人可以罵,可以在什麽時候罵,可以罵到什麽程度,並且保證自己的絕對安全,因此盡管在辜鴻銘生命的最後10餘年間,盡管政局迭蕩起伏,**更迭如家常便飯,不少學者都因站錯了隊、錯了話而吃過大虧,但辜鴻銘卻始終屹立不倒,無論是誰當政對他都敬若上賓,而且辜鴻銘還是照樣罵人、懟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