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604更新時間:2020-08-25 11:18:29

    四、重炮火力是打破塹壕防守的關建,進攻火力是突破塹壕防守的重要因素。雖然在日俄戰爭中,雙方的攻防大戰打得異常的激烈,但華東**參戰之後,似乎並沒有遇到多少阻力,由人民軍進攻的戰鬥,並沒有出現日軍那種大量傷亡的局麵。這除了是人民軍的戰術正確,並沒有像日軍那樣不顧傷亡的盲目進攻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軍有重炮火力,這也是打破戰壕防守的關建所在。

    日本能夠取得旅順會戰的勝利,關建點是攻占了旅順城外的203高地,並將國內運來的280毫米口徑巨炮架在203高地上轟擊旅順城,這才轟開了旅順的防禦工事。不過日本的280毫米攻城炮口徑雖大,但徑倍距隻有12,因此射程還不到10公裏,而且精度也不高,隻有架在高地上轟擊,不僅占有據高臨下的優勢,而且還校準射擊精度,這才一舉攻下旅順。不過280毫米攻城炮過於沉重,搬運極為困難,日軍很難將此炮極時運送到各個戰場上。

    而在參戰之前,華東**就成功的研製出裝甲列車,利用火車為載體,利用鐵路機動,成功將海軍的大口徑艦炮搬到陸地上使用,雖然不是所有戰場都在鐵路線附近,但修建臨時鐵路的速度,也要比人拉馬運快得多。裝甲列車不僅機會性強,而且射程更遠,其中280毫米口徑列車炮采用40度仰角開火,射程可以達到30公裏以上,威力要遠遠大於日本的280毫米攻城炮。而且裝甲列車不僅僅隻能裝載海軍的大口徑艦炮,中大口徑艦炮也一樣可以搬上岸來使用,因此一列裝甲列車,就相當於是一座移動炮台。華東**正是依靠裝甲列車的強大火力,攻破敵軍的陣地。

    其實在遠東戰爭中,人民軍的200毫米車載自行火炮,甚致是155毫米牽引火炮發揮的作用出裝甲列車更大,因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的移動能力、移動速度都比裝甲列車更強,因此更能及時到達戰場快速布置,展開打擊。但要論擊開敵軍布置好的防禦陣地,還是280毫米口徑列車炮更有效,畢毫280毫米炮彈的威力,比200毫米炮彈要強數倍。而且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都是要靠現代車輛為載體,屬於不能公布的秘密,隻能夠全算在裝甲列車身上。

    當然,要突破塹壕防守,隻靠重炮火力還不夠,畢竟重炮火力雖然強大,但也不可能摧毀所有的防禦,更可能占領陣,因此最終還是需要陸軍發動進攻,才能徹底解決戰鬥。這就需要給進攻部隊配備強大的火力。

    雖然火炮出現己有上百年的曆史,但由於火炮過於沉重,移動極為不便,在戰爭中一般隻能做為固定火力使用,無法隨進攻部隊一起行動,因此在這個時代的陸地進攻,能夠配備的火力隻有步槍。法國費盡心機搞出的M1897型75mm火炮,就是為了解決隨同進攻部隊的問題,不過盡管法國工程師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將這型火炮的全重降低到了1.5噸,但仍需耍2、30人侍候,而且戰場的地麵凹凸不平,也給這型火炮的移動帶來不的困難;裝甲列車的移動能力到是很強,但又必須依托於鐵路線才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