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2/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858更新時間:2020-08-25 11:18:37

    這些解釋德國海軍部到也能夠理解,但在心裏上怎麽也過不去,畢竟以前德國軍艦一向都是注重防禦的,現右突然來了個急轉,肯定接受了,於是最終經過商議之後,還是決定將水線裝甲帶増加到180mm厚。

    但這一改動造成了兩個後果,一是増加了大約800-1000噸的重量,使總噸位肯定要超過原來的噸;二是會降低軍艦0.5-1節的速度,可能最終的速度達不到27節。除非是在其他地位削減重量,

    最後雙方協商決定,取消全部的**發射管;將6座雙聯150毫米副炮,改為4座;將8座雙聯105毫米速射炮,改為4座雙聯105毫米速射炮,4座雙聯88毫米速射炮。這樣調整下來,可以減少大約5-600噸的重量,免強可以達到德國提出的技術要求。

    其實在主力艦裝備**的作用並不大,因為這個時候炮戰的距離已遠超過了**的射程,而主力艦也不可能冒險靠近敵艦發射**,因此**的作用主要是用在對失去戰鬥力的敵艦補槍,但主力艦出動,肯定會有隨行的護航軍艦,這些軍艦上裝備的**也可以幹這種活,而且還比主力艦幹得更好。當然這又涉及到怎麽算人頭、計戰績的問題,不過這和軍艦的建造無關。

    當然這樣調整之後,副炮的火力肯定是被削弱了,不過軍艦的戰鬥力主要是看主炮,由其是主力艦,都是比拚主炮,副炮的作用隻是對主炮的補充,以及在一些低強度的戰鬥中使用,或者是對付抵近施放**的型軍艦,因此對軍艦的整體戰鬥力的影響並不大。

    初步設計就這樣確定下來,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深化的設計圖紙,以及和各種載荷、負荷、力矩、承力等數據的計算,這是一個十分複雜而細致的工作,由其是在這個沒有機算機製圖的年代,完全要靠饒手工繪製完成,而且有時候隻要是有一條線畫錯了,整張圖紙也就基本作廢了,因此僅靠海軍組的幾個缺然是無法完成的,好在是這樣的繪圖員在德國有的是,海軍組隻用給他們提供指導,動動就行,繪圖的事情全部交給徳國的繪圖員來完成。

    而就在雙方進行軍事交流的同時,華東**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訪問也在順利的進行,首先訪問的是奧匈帝國,徐濟超和李三傑在這裏受到了十分熱烈的接待,奧匈帝國的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皇儲弗朗茨?費迪南大公都在當接見了兩人,顯示出十分高規格的禮遇。

    不過徐濟超和李三傑對這位奧匈帝國皇帝的主要印像是茜茜公主的丈夫,而非皇帝本人,不過這位公主早己去世多年,因此兩人無緣一見芳顏,相比之下,皇儲弗朗茨?費迪南大公在曆史上的名氣要比他的皇帝伯父大得多,正是皇儲的遇刺身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估計皇儲也不會希望自己以這樣的方式在曆史中留名。

    當然皇帝和皇儲對兩饒到訪顯示出十分熱情的態度,這一方麵是因為看在老大哥德國的麵子,連老大哥都對來自東方古國的客人禮遇有加,做弟的自然不能怠慢;另一方麵奧匈帝國也希望和華東**交好,牽製俄國。奧匈帝國和俄國的矛盾主要在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不過俄國的實力要遠強過奧匈帝國,完全是靠德國的支持,奧匈帝國才有底氣和俄國爭奪巴爾幹半島的主導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