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7章:十張發黃的紙片(2/4)

作者:青絲引馬字數:9704更新時間:2018-12-26 14:03:57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不料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莊稼被蝗蟲吃得幹幹淨淨。禍不單行,接著又發生了瘟疫。一時間,家家戶戶都死人,一個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

    不久,明皇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其64歲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陳氏先後去世。明皇和二哥眼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家裏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可歎朱世珍一生勞苦,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處。朱元璋和二哥放聲痛哭,驚動鄰居劉繼祖,於是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他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後,明皇回憶起此事時,仍難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寫道:“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不到半個月,昔日和睦溫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愛也一去不複返了。家破人亡的慘痛,深深地影響著明皇的心境,使他仿佛跌進了無底深淵。這時,為了活命,明皇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明皇實在走投無路之下,想起幼時曾經許願舍身的皇覺寺,於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裏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裏每日掃地、上香、打鍾擊鼓、燒飯洗衣,整天忙得團團轉,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日子一長,明皇憋了一肚子氣。一天,他掃地,被伽藍神座絆了一下,於是他就順手打了伽藍神幾掃帚。

    還有一次,老和尚見大殿上的蠟燭讓老鼠咬壞了,就當眾訓斥了明皇。明皇心想,伽藍神連自己麵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怎麽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罵,越想越氣。於是,他就找管筆,在伽藍神的背後寫了“發配三千裏”幾個字。這些都反映了明皇不甘於受壓迫的性格。 可是,他做行童不久,寺裏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裏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法師隻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明皇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還不會念經、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也隻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托缽流浪。這時明皇年僅17歲。

    明皇邊走邊乞討,他聽人說哪裏年景好就往哪裏走,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麵,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明皇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明皇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明皇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明皇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他目睹國是日非、人民生活惡化的現狀,意識到天下大亂很快就會來臨了。於是在回到皇覺寺後,他發奮勤學,廣交朋友,準備幹出一番事業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