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一章第四本日記9(1/2)

作者:宇塵字數:3934更新時間:2018-12-26 15:11:57

    “1997年5月27日,星期二。它發出了惡臭。簡直難以想象。晚上吃飯,我都似乎能聞到那股臭氣。我想吐,可還是忍住了。”

    “1997年6月2日,星期一。它嘴裏的牙齒統統暴露出來,向外伸出。一副呲牙咧嘴的模樣。各種蟲子在它的皮毛裏瘋狂繁殖。它兩個眼窩變成了空洞,直勾勾地盯著我。它肯定很恨我。它毛和皮仍然依附在骨頭上,但是已經開始出現裂痕……”

    陸小棠看到這裏,脊背已經冰涼。胡新月當初是不是也看了這些?

    陸小棠繼續向後翻,看完一本,按照時間順序看第二本,她有充足的時間,她可以比郭淮和胡新月看得更仔細。

    除了活活餓死一隻貓。陳曉鬆還做過了其它類似的實驗。諸如用打火機燒焦一隻狗的四條腿,看它能挺多長時間死。用玻璃瓶子裝進一隻麻雀活活悶死……

    陸小棠逐漸發現了一個規律。

    少年時期的陳曉鬆除了對實驗記錄得詳細、日期緊湊之外,他對沮喪、憤怒的經曆也尤其看重。相較之下,他對愉快或者平淡的事件往往一筆帶過,時間跨度也很大。對於普通學生喜歡的寒暑假,他也隻是寫下簡單一句。“又放假了。”一個月之後,才開始下一次日記。

    陸小棠心想,難道在這個家夥的世界裏,隻有虐待和被虐待才能激起他生活的興趣嗎?

    很難想象一個如此殘忍的孩子應該長成什麽樣?

    不過,這個孩子成年之後陸小棠倒是見到了。

    隨著時間距離現在越來越接近,相關殘忍實驗的記錄逐漸減少,關注點也日漸趨於常人。

    在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存在著一條特別的規律。絕大多數變態殺手在幼年時期就能暴露出一些典型的特征。犯罪心理學稱之為經典殺手幼年基本特征,包括三點尿床,縱火,虐待動物。

    在陳曉鬆的日記中,這三點無一例外都能找到。

    陸小棠不是心理學家,她不清楚像陳曉鬆這樣的人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他們的惡行源自於天性,還是後天?他們又是通過什麽方法來修正自己,重新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曾經內心的邪惡念頭會被徹底清除,還是根深蒂固的暗藏在心靈中的某個角落,以更加狡詐的方式突然爆發?

    陸小棠回想起跟陳曉鬆打交到的一切片段,從最初在法庭上旁觀他如何挫敗郭淮,到第二次被捕後巧妙應變、順利脫身,到醫院裏催眠葉倩穎、騙過自己……他總能與撕臉殺人案保持著一種遠近適度的距離,不至於使自己涉嫌被捕,也不至於消失在警方的視野之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