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9(1/4)

作者:韓麗敏字數:11454更新時間:2020-09-25 15:09:25

    初秋,江州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

    江州是一座美麗的、現代化的海濱城市,城市非常幹淨、整潔。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廈,一架架造型別致的立交橋,還有那寬闊的馬路,以及馬路兩側亭亭玉立、鬱鬱蔥蔥的銀杏樹,都使這座城市顯得那麽明朗,那麽富有生機;由小葉黃楊修葺而成的綠化帶,其造型或柱體、或方形菱形、或螺旋式上升。這樣美麗的造型,在整座城市裏隨處可見。身處其中,有時真會令人產生到了世外仙境的幻覺。

    “歸家飯莊”是家普通的飯店,但它在江州卻小有名氣。家人團聚、親朋好友聚會一般都會首選此店。該店以經營農家菜為主,經濟實惠,風味獨特,生意很是紅火。飯店從裝修布置到服務員的衣著,一色的農家風格,所用餐具既講究又不失農家特色,服務員既周到熱情,又不失親切樸實。不論什麽身份的顧客,隻要走進這飯店的門,便會身不由己地產生到了家的感覺。

    此時,街道上的華燈已亮。上官雲天正和母親蘇海濤在“歸家飯莊”用餐。他們選擇了大堂右側牆角處的一個桌位。這裏比較僻靜,蘇海濤背對大堂而坐。不能不說她是個駐顏有術的人,已經66歲了,可看上去一點老年人的影子都沒有。中等個頭,體形保持得很好;略施脂粉,遮掩了眼角眉梢處細小的碎紋,使她的皮膚也顯得非常柔滑、白皙;那滿頭銀發,不但沒有使她顯得蒼老,反而給她平添了幾份別樣韻質;身上那套合體的寶石藍套裝,使她顯得既高貴,又淡雅。

    蘇海濤是個京劇演員,50歲那年,她應一位電影導演的邀請,在一部影片中擔任一個在舊社會受盡各種折磨、屈辱,在新社會得到黨和人民無比關心、尊敬的老藝人角色。從此,她便片約不斷,在銀幕、屏幕上,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中國母親形象。36歲就開始守寡的蘇海濤,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兒子,閱盡了生活的種種艱難和苦澀。好在兒子們很懂事,尤其是老大雲天,小小的年紀就知道替她分憂,從不讓她在諸如買糧、買煤、換煤氣罐等事情上勞神,他總像個大人似的對她說,媽媽,這是男人幹的活,你不要插手。她常常為孩子的懂事而心酸的落淚。兒子每天放了學一進家門,放下書包,便進廚房,手不知被菜刀切破過多少次,被油燙傷過多少回。才10歲的孩子啊,本應該是父母的寵兒,可對自己這個過早失去了頂梁柱的家庭來說,10歲的長子必須挑起本來不應該他這個年齡就挑起的擔子,品嚐起本來不應該他這個年齡便品嚐的艱辛。

    一次,蘇海濤半夜發起高燒,12歲的小雲天望著昏昏沉沉的母親,想馬上送她去醫院,可把8歲的弟弟一個人留在家裏又放心不下。情急之中,他靈機一動,找了根繩子,將弟弟綁在了床上。雖說這樣弟弟要受些苦,可絕對安全。三更半夜,無處找人來幫忙,他眉頭都沒皺一下,背起母親,奔向醫院。值班的醫生見狀,感到難以置信,懷疑地問,真的是你自己把病人背來的?你這麽小,這麽瘦,哪兒來的這麽大力氣?小雲天含著眼淚說,我和弟弟就剩媽媽一個親人了,我們不能沒有她,她病的這麽厲害,必須來醫院,叔叔,救救我媽媽吧,我不能失去她……

    夜深人靜時分,每當蘇海濤望著丈夫的遺像黯然神傷時,背後總是有一雙默默注視著她的眼睛,這時的小雲天總是拽拽她的衣角,懂事地說,媽媽別哭,爸爸不在了,我會成為你的依靠。每每聽到孩子這稚嫩的話語,蘇海濤總是悲喜交加,心痛欲碎。

    小雲天的眼睛裏常常流露出和他的年齡不相符的憂鬱。當有一天,蘇海濤發現了兒子眼中的這種神情時,心“咯噔”了一下,隨即便如針紮般地疼了起來。她意識到,孩子的心事如此沉重,是和總有人上門給自己提親有關啊。

    從此,她再也不允許親朋好友給自己提親,婉言謝絕對她心存好感的異性的追求,一直沒有再婚。不是她不需要個幫手,她實在擔心一旦接納別人進了家門,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罩上一層陰影。丈夫沒了,他們的家便顯得殘缺不全,日子也變得非常艱難。然而,再苦、再難、再殘缺不全,也是他們自己的天地,兒子們在這片屋簷下很舒心、很自在、很溫暖,不會感到別扭,不會有寄人籬下之感;任何人走進來,即便那個人對孩子很慈愛,都會破壞這種和諧的氣氛,家的概念在孩子們心中,也會失去原來的意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