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27章 人大問政之三(1/2)

作者:禦史大夫字數:4222更新時間:2019-01-04 19:19:33

    會議室裏已經坐滿了人,不過會議室的布置有了很不一樣的變化,幾排椅子對著一張椅子,常天成坐在最中間,他的身邊坐著幾個人大常委會的副主任,顯然那一張椅子是留給胡斐的。一架攝像機架在一般,鏡頭對著那一張單獨的椅子,幾個記者模樣的人坐在最後一排的椅子上,一個個手裏拿著筆和本子,臉上的神情很莊嚴肅穆。其中還有一個是市委宣傳部的一個處長。“不好意思,剛剛跟康欣同誌在談今年的農業工作布局,所以來晚了。”胡斐笑嗬嗬地打了個招呼,然後走到那張麵對著眾人的椅子前坐下,“天成主任,可以開始了。”“胡斐同誌,按照規定,今天人大請你過來就區政府的一些工作進行問政。”常天成輕輕地清了清喉嚨,“考慮到工作需要,人大問政不能流於形式,所以,也就沒有通知你今天問政的內容。”“對於同誌們提出的問題,你要想清楚了再回答,當然,對於一些敏感問題也不用馬上給出答案。”“沒有必要,我胡斐為人做事大家都知道,事無不可對人言,畢竟,人大的設立就是為了監督政府執行的,而且,我相信豁山區很多同誌都很關心區政府的工作,借著這個機會將政府的工程向廣大人民公布出來,我也覺得是一件好事。”“再說了,容我很自誇地說一句,我來豁山區的這一年多的時間,為豁山區的建設規劃殫精竭慮,每一個重大項目的上馬建設,都是我和同誌們經過仔細研討,論證之後得出的結論,出發點絕對是為了我們豁山區的發展。”胡斐嗬嗬一笑,常天成這家夥居然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挖坑呢,自己這個區長不回答問題,什麽意思,是自己這個區長沒能力,還是這些工程項目之中很多地方見不得人?區人大常委會搞的這個問政,對於作為人大主任的常天成來說是一次工作創新,是一次非常好的表現機會,是他優秀工作能力的體現。相比之下,自己這個區長要是不能在人大問政中有優秀的表現,那麽孰高孰低一眼就認出來了。接下來,自然就是常天成這個區委一把手在區委常委班子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以後在政府工作上也就會有更重的發言權。否則的話,常天成也不會大費周章地請市委宣傳部的人過來了,隻是市委宣傳部長趙芳之前怎麽沒有提醒自己一聲?這個常天成好深的心計呀。“好,那你準備一下,我們開始吧。”常天成笑嗬嗬地點點頭,心頭對於胡斐的沒有上鉤微微有些遺憾,哪怕胡斐隻有一絲的猶豫不決,都可以成為流言散播的基礎。“開始吧,我準備好了。”胡斐點點頭,手機突然間響了起來,拿起手機看了一眼,居然是市委宣傳部部長趙芳辦公室的電話,胡斐立即就明白過來,趙芳也被人坑了。“趙部長,您好,我現在正在開會,會議結束之後就給你回過去。”胡斐接通電話,飛快地說了一句。“好,我等你電話。”話筒裏的趙芳簡單地說了一句就掛了電話。“胡斐區長,我來提第一個問題吧。”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章平平靜地抬起頭看著胡斐,“你將工業園搬遷到上溪鎮的時候,是怎麽選擇這個地方的?”胡斐的心頭一跳,頓時就明白過來,當初決定要在上溪鎮城區之間成立新工業園,將原本蕭條卻占據了城區地段的工業園搬遷的時候,這個選址是自己決定的,當時考慮的是整個豁山區的城市規劃設置。而且,這個地址的選擇和常天成也通過氣了,隻是沒有召開常委會討論,難道常天成要拿這個理由來做文章?“原先區裏的工業園位於城區,荒廢大片的土地不說,一些化工企業汙水廢棄物處理也不達標,嚴重地影響了城市形象和城區的居民的生活,而下溪鎮和城區之間的這一片地帶人煙稀少,耕地也不多……”胡斐將腦海裏的砸亂思緒拋擲腦後,略一思索就開始侃侃而談,這些都是他作出決定的依據,自然不怕被人知道。“當然,在做出決定之前,我們區政府都經過認真仔細的走訪調研過,也跟上溪鎮政府仔細協調過。”在胡斐回答問題的同時,不僅有負責記錄的人記錄他的話,那些人大的領導也都在記錄他的說話。當然,攝像機更是全程記錄。“胡斐區長,我來問一個問題吧。”人大的一個副主任麵色嚴肅地問道,“請問你為什麽輕率地做出讓城區企業搬遷到新工業園的決定,在做出這決定的時候,你有沒有向企業主們征求過意見?”“這位同誌,首先,我要說明一點你說這個企業搬遷的決定是輕率的,我不同意你的意見。”胡斐搖搖頭,“至於為什麽要將企業搬遷到工業園,這個問題沒必要回到,既然已經有了一個合適的地址,為什麽不搬過去,而且這些企業占據了城區的中心地段,還製造了環境汙染等等,所以,我認為搬遷企業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對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我們有向企業主征求過意見,當然,絕大部分的老板們都有大局意識,對於區委的決定表示服從。”“哦,那為什麽有不少企業主向區委反應情況,說是你胡斐逼迫他們搬遷?”那個人大副主任冷笑一聲,揪著這個問題窮追猛打。“哦,是嘛,請問領導是哪一家企業?”胡斐嗬嗬一笑,“籌建新的工業園是為了豁山區幾十萬群眾的福祉,是為了豁山區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他的聲音一頓,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嚴肅起來,“為了豁山區建設發展的大局,我們會考慮大部分人的意見,但是,犧牲一小撮人的利益是在所難免的!”說到後來,胡斐的聲音越發的嚴厲了,“我們搞經濟建設為的是絕大部分人,難道就因為這一小撮人的反對就不搞了。”“當年首長搞改革開放不也是很多人反對,還不是一樣改革了,結果呢,事實證明改革開放對我們國家來說是最正確的選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