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章綿江投資(1/3)

作者:淩霜傲雪字數:7048更新時間:2020-10-06 06:45:09

    第四十五卷事業順暢(三)

    第1章綿江投資

    由於公司規模的擴大,朱世壽在管理上也越來越規範、科學。對問題的處理也越來越冷靜。他自己就經常講,他投身於建築,並不是自己成熟的考慮,而完全是自己懵裏懵懂的結果。想當初,大哥廠裏的副廠長苗生根讓自己修圍牆,自己一分錢沒有,卻一下子就賺了幾萬塊錢,朱世壽完全不知道這是因為苗生根自己有私心在裏麵有意讓他賺這筆錢,還以為搞建築本來就那麽賺錢。雖然他後來也知道了當初這第一筆錢來得並不怎麽光明正大,並且就是這幾萬塊錢,和搞一個正規的建築企業所需要的資金相比,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朱世壽卻沒有考慮那麽多,花銷了一些該花銷的錢後,就毅然把剩下的錢拿去買了建築機械。當時,可以說朱世壽還完全不知道買這些建築機械有不有用,但他卻毫無顧慮。實際上也正是這些建築機械,使他從此走上了建築行業這條道。但從這一點上我們也看出,錢越是來得容易,就越是不被珍惜。如果當初這一筆錢來得不容易,朱世壽很可能就舍不得,也就可能不會有後麵的路。

    現在,朱世壽掙的錢多了,但用起來卻和以往相比小心得多了。特別是要改行做和自己原來做建築一樣完全不同的行業,雖然朱世壽憑直覺覺得修電站是一個靠得住的生意,但卻沒有了剛起家時買建築機械時的那種豪氣。

    朱世壽雖然從公司裏綜合部、財務部抽出人員,組成水電開發論證小組。但這些人員都是和他一樣,不懂水電。要讓他們論證,肯定是論證不出結果來。實際上這些人隻能是起到一個牽頭的作用,最多隻是能夠從賬務數據方麵做出一些論證和分析,而對於建設水電站所需要具備的一些基礎要求公司的論證給是無法做的。中國有句古話說“隔行職隔山”,正如當初朱世壽第一次承建龍台農機廠的圍牆工程時,他對於建築工程完全不懂一樣,公司裏的所有人都沒有參與水電工程建設的經驗,無法提供這方麵的基礎分析也是非常正常的。對此,按照朱世壽安排牽頭負責論證工作的副總經理祝基業的建議,找到省水電勘探設計院,請水勘設計院派人幫公司提供谘詢。當然,無論是祝基業他們的論證還是水勘院的論證,論證的結果是大致一致的,那就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投資水電站建設的回報率和回報速度都遠不如建築行業,但收益穩定,並且收益期長。近幾年的用電量呈幾何級增長,不少地方都出現的嚴重的電荒,但由於水電站建設投資大,周期長,回收慢,除了國家投資外,還沒有個人投資的情況。目前國家既沒有允許個人投資的政策,也沒有禁止個人投資的規定。

    僅僅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朱世壽的心裏還是沒有底。他想到了他幺兄弟朱世財,想到他一方麵是在市委辦公室工作,對相關的情況應該了解得比較多,另一方麵綿江市也是水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如果要修電站,可以到綿江去修。同時,以他這個兄弟的身份,在綿江相關部門了解一些相關政策,應該比較容易。為此,朱世壽專門抽時間到了綿江。

    再說朱世財作為綿江地委辦公室秘書一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長,每天的工作和原來跟著董文化跑時要輕鬆得多,要不是因為每天都必須編印《昨日要聞》,每天基本上就沒有多少具體事需要做。不過這樣也好,畢竟娃娃小,自己可以利用這段沒有多少事的時間好好帶一下小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