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尾聲(1/3)

作者:淩霜傲雪字數:8428更新時間:2020-10-06 06:45:14

    朱家幾弟兄中,朱世祿最後在龍台電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位置上退下來後,一直到退休,都在龍台電子電器公司。

    老二朱世壽,大省城做房地產掙到錢後,轉行到綿江搞水電開發,也掙到不少錢,雖然搞水電開發的回報率沒有搞房地產高,但回報周期卻非常長。雖然在從房地產轉行到水電開發的初期,在房地產方麵,因為涉及到一個省建設部門的官員腐敗案,朱世壽被檢察機關請進去後,差一點就出不來進入到監獄裏去,好在是朱世壽總的來講做事還是比較謹慎小心,再加上姐夫高石磊的細心,在財務上專門請了好一批專來的財會人員,其中有一個還是拿到了國際注冊會計師(ICPA)證書的,因此,在財會帳務上做得非常規範完善,就是公司裏為打理各種關係支出的費用,在財務帳目上,都做得非常完善。因而在朱世壽的房地產公司被牽連到省建設廳的這位官員時,盡管相關部門把公司的帳反複查核了幾次,都沒有發現有與這個官員相關的費用支出證據,加上朱世壽進去後,自己抵死不認可公司與這個官員有過經濟上的不正常往來,最後檢察機關隻好不了了之,無可奈何地把朱世壽放了出來。正是這個事件,使得朱世壽下定決心從建設行業轉移出來,因為朱世壽也知道建築行業競爭的殘酷性和陰暗性。轉行成功後,朱世壽奉行佛教因緣,積極地在社會上廣行遍施,扶困濟貧。朱世壽相信因果報應的說法,也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在為人處事上,也非常低調,雖然他是有著億萬家產的闊老板,但一般人的卻感覺不到他是一個億萬富翁。在與人打交道特別是與官員們打交道時,一方麵是審慎小心,另一方麵在內部也絕對做到嚴密完善,不留瑕疵。因此,盡管朱世壽的生意可以說是做得相當有規模,但卻沒有出現過明顯的違法犯罪問題。這在殘酷和有些陰暗的商場上來講,是非常不容易的。朱世壽在進入了綿江開發水電後,整個綿江市境內的涪陵江開發的進展都非常順利,後來在涪陵江的梯級開發中共建成九座電站,總裝機達到五百萬瓩。因為越往後電站建設的成本越高,最後九個電站建設共投入資金將近千億元。由於這些電站都是朱世壽通過銀行貸款或者是從事房地產開發資金中投資的,最後的收益人多數也是朱世壽。雖然前幾年年年歸還銀行不少貸款,但最後朱世壽成了蜀都省都赫赫有名的億萬富翁。最後,因為朱世壽把重點轉移到了水電開發上,在省城的房地產開發就全部交給了姐夫高石磊。後來高石磊慢慢地收縮,最後,把房地產開發業務就全部關掉了。原來建築公司的人員多數也轉到了涪陵江水電開發公司這邊。

    朱家老五朱世喜也就在農村裏勞作生活了一輩子。他在農村按照他大哥和二哥的要求,不用化肥少用農藥地種著自家吃的糧食和蔬菜及水果,雖然產量低一點,但自家人吃起來放心。也可能是這種原因,朱家人都很少生病。後來,農村裏到城裏去找工的人多了,有些家庭的承包地就沒有人種,朱世喜就把這些無人種的地也轉包過來,用同樣的耕種。耕種的麵積擴大了,收成自然就要多一些,家裏人吃不完的,朱世喜就會拿到市場上去賣。由於他種的東西沒有用過化肥,也很少使用農藥,價格自然要比其他同類產品要高一些。開始時不少人不知道原因,買的人不多,後來知道朱世喜種植的這些東西雖然賣相上不一定好看,價格上要也貴得多,但食用起來安全放心,買的人也就多了。後來,就有城鎮上的人提前和朱世喜預訂,時間越長,知道的人越多,預訂的人也就越多。朱世喜的本意並不是要以賣這些東西過日子,而是因為家裏的人吃不完才拿去賣,因此,也沒有多少可以預訂的。越是這樣,想預訂他的農產品的人就越多,出價也就越高。後來,朱世喜種的同樣的東西,價格要比市場止同類產品的價格高出好幾倍。有了朱世喜的例子,其他農戶也跟著朱世喜學,使用傳統方法種植。但由於各自的家庭情況不同,其他農戶沒有朱世喜的那種良好的經濟基礎——朱世喜采用傳統的耕作方法耕種的目的不是為了掙錢,而其他農戶是想以這種方法來掙錢。雖然采用傳統方法種植出來的新產品價格高,但產量低,以此為目的掙錢的人就掙不了多少錢。時間一長,也隻好放棄,恢複現代種植方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