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5、欒川的第一台馬車(1/5)

作者:一言先生字數:14224更新時間:2020-09-29 03:37:38

    馬書記親自把父親等人介紹給運輸站籌建處的領導,並對運輸站籌建處領導說:“縣委希望你們以最快的速度辦成運輸站,爭取在100天內第一輛馬車開始營運。這第一輛馬車就有周振傑來做車把式吧。”

    父親領了這個任務,激動了整整一個星期。他不管白天黑夜地東奔西跑,辦理購置大車的所有事宜。他先是到龍門關林一帶收集了大膠輪車的款式和尺寸。大膠輪車是當時最先進的畜力大車,俗稱“大膠車”。先前的大車都是木輪或鐵輪,比較笨重,又不耐用,所以,父親很早就心儀大膠車,這回終於可以實現夙願了。他請了個照相師傅,給他見到的各種各樣的大膠車照像,洗出照片拿回來讓運輸站領導送縣領導選擇。他又在自己和常師傅的原馬幫中挑了一匹好騾和兩匹好馬,開始訓練起來。

    過了大約十來天,馬書記把他和運輸站領導叫到縣政府,共同把大膠車的形式定了下來。

    父親先去洛陽買車輪和車胎,又找來3個木匠一起來到木材場,挑了上等的槐木,楸木和老榆木,而後把木材運到關林附近的龍門,委托給一家木匠作坊,他自己也住了下來,指導作坊的木匠依照設定的樣式和尺寸下料、開榫。榫頭印眼、分分毫毫、仔仔細細、一絲不苟。整整五天,把大車架子做好了,然後又把車輪裝上,一輛嶄新的大膠車就誕生了,父親萬分激動,看著它,摸著它,彷佛是自己的寶貝兒子。可惜,當時從洛陽關林到欒川還沒有可以趕馬車的路,他隻好又讓木匠們把大車重新拆成零部件,用麻袋包好,放在馬上,馱回欒川。

    一路上,父親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把哪個榫頭印眼摔壞了。走了三天三夜,一路上風餐露宿,終於把大膠車運到了欒川運輸站。拆包後,他讓木匠連夜裝好。第二天他又讓運輸站領導去把馬書記找來。馬書記看了裝好的大膠車,也非常滿意。父親又找來欒川最有名的油漆匠,把大膠車用桐油刷了一遍又一遍,然後,用大漆漆了一遍又一遍。

    自從大膠車做好後,父親起早貪黑開始了訓馬。這些馬雖然個個都很聽話,但生來就是馱貨物的,從來沒有拉過什麽車子,而且脖子上的紮綁令它們不舒服,不習慣,父親給他們一戴紮綁它們就大聲嘶叫,四蹄騰空地揚跳彈撐著不帶。這紮綁可是必須戴的,馱貨物主要靠腰背的力量,而拉車靠的是頭部和全身的力量,如果不套上這紮綁,根本無法前進。父親對這些馬特別有感情,平時馬蹶蹄子時也從來沒打過它們一鞭子,既便到關鍵時刻也隻是把鞭子高高舉起,在它們的耳朵尖部甩個響鞭,提醒它們該用力了。當然每匹馬都挨過父親一次暴打。父親喂馬和用馬有一個規律,每匹馬從馬駒或買回來都要狠狠地暴打一次,僅隻一次,且這一次一定是在它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時。當然,有的即便不犯錯誤,也要對它們進行一次刻骨銘心的教育。這次教育就是把馬拉到牆角,然後最少十鞭子以上,背上,肚子上,身上被打得起了傷痕,要十天半月才能消腫,而在這期間,父親對挨打的馬則是百般嗬護,疼愛如子。白天牽著去河邊山坡上遛,晚上守護著它到深夜,而且嘴裏要不停地念叨道理,給它們上課一般,好像它們能聽得懂似的。父親知道馬是通人性的,不僅有靈性,且天資聰明。這樣直到把它們養得膘肥體健,它們就不僅能聽懂父親的口令,甚至還能明白父親的肢體語言。

    常師傅本就是喂馬出身,也非常愛馬,訓練招式也多,對馬的性格的熟悉不亞於父親,但他不知道在什麽時候把馬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所以這些馬見他就好像見了母親一樣,有的變著招數偷懶耍滑,有的哼哼唧唧隻想多吃些料豆,有的甚至跟他調皮搗蛋。而父親對它們像是父親對兒子一樣,愛是愛,關心是關心,批評是批評,丁是丁卯是卯,因此,父親給它們的印象是威嚴與可敬,它們對父親也就一個個俯首帖耳了。

    一開始,這些騾馬因為遇上的是前所未有的新課題,好幾天都不能進入角色。父親知道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耐心。父親為首輛大膠車選了三匹牲口,一匹灰白騾子,駕轅,兩匹馬,一黑一紅,拉稍。一大早,父親把它們趕出來,在常師傅、張鐵匠和眾同事的配合下,給它們綁紮轅套。一連三四天,三匹牲口始終不願接紮綁套轅的滋味,一次又一次,總是失敗,常師傅他們都有點著急和喪氣了,但父親仍然不厭其煩地給它們撓癢癢、捋皮毛、拍肩胛,嘴裏還小聲地哄著,十分耐心。父親對馬兒們說:“戴上,戴上,不要緊,戴上這個,開始確實有點不舒服不自在,但幹活時可就好受多了,不然,那可要遭大罪的。”三匹騾馬開始並不聽父親囉嗦,黙然地呼吸著,好像在說:“我這脖子是最光輝最榮耀的地方,怎麽能帶上這個呢?”仍是不配合。父親卻誤認為它們聽懂了他的話,便又拿起轅套,試著給白騾子戴,他知道,如果白騾子套不上,那一黑一紅兩匹馬的脾氣更怪,就不用說了。開始騾子似乎很聽話,等著父親給它安套,但當父親把轅套套上它脖子那一刹那,它又蹄跳起來,父親急忙又把套件取了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