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1章 除夕(1/3)

作者:驚蟄攝花魂字數:7140更新時間:2019-01-08 09:26:52

    【除 夕】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團圓”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中國人更是注重在特別重要的日子,比如春節,中秋,端午,生日等日子裏一定要團圓,因為沒有什麽比家人還要重要的了。特別是鄉村的人更是對於一家團聚看得很重,不管你有多忙,過年的時候必須要回家團圓。蘇妮家一到過年這會就會特別熱鬧,正好姑姑也從北京回來了,一家子真的是完全團聚了。

    蘇妮對於姑姑的印象還存在於小的時候見過一次,因為蘇妮的姑姑總是在外麵忙,而她嫁出去那會交通也不是現在這麽發達,回家並不是那麽容易。蘇妮的姑姑在蘇妮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了,而且在打工的地方認識了姑父,倆人就那樣結了婚,隻在結婚那年回來了一次,那時候和他們一起回來的還有蘇妮的表弟葉卿軒,蘇妮那時候才4歲,所以沒有一點印象,對於這個姑姑,隻剩下奶奶房間牆上的一張照片給她一個念想。可是不愧是一家人,蘇妮一件姑姑便覺得很親近,而且和表弟也相處得不錯,經常在網上聊天,還幫他複習功課。隻是姑父有些外冷內熱,有點親近不了。

    蘇妮覺得她一生最幸運的事情就是擁有了這麽好的一堆家人,不是說家庭之間沒有過爭吵,隻是就算是爭吵,每個人還是將家人看作第一位,吵完了就吵了,不影響感情。蘇妮一直相信,親情是世上最美麗最能永恒的感情,雖然現在網上總是有些什麽“孩子不贍養父母”啊,“父母賣親生孩子”啊,“家庭暴力”啊之類的負麵新聞,但是隻要想到自己這一大家子人,蘇妮就會覺得溫馨,覺得什麽都比不上家人。

    除夕的這天,一大早大家就都起來忙活了,開門的時候放了掛鞭炮,把蘇妮從睡夢中直接嚇醒,不過蘇妮已經習慣了,因為每年都是這樣。

    “早上好。”蘇妮一出門就看到了同樣被吵醒的表弟,蘇妮微笑地跟他問好。

    “姐,早上好。睡得怎麽樣啊?”葉卿軒揉著朦朧的睡眼說。

    “還好啦,昨天就想到今天肯定會早起,所以很早就睡了。”蘇妮說。

    “嗯嗯,我也是。”葉卿軒說。

    “我爸應該要粘春聯了,咱們去看看吧。”蘇妮說。

    “好啊。”葉卿軒說。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有的人幹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