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四章 軟禁(1/3)

作者:曉風字數:8616更新時間:2019-01-08 19:41:03

    對膠州同知的態度,張守仁是一臉的無所謂。把屍體移交後全體人員就一起進了膠州。

    這麽一支小小的隊伍,在城市的街道上引起的注意就有限了。

    這畢竟是一座極大的城池,方圓應該是在九裏以上,在大明,一般的縣級城池是最少三四裏,最大八九裏,州府城池,是最少八九裏,最多就是十幾二十裏了。

    象南都和中都鳳陽,都是方圓五六十裏的大城池,就是常州和鎮江等城,也是三十裏左右的大型城市了。

    膠州城在山東算是一個不錯的富裕城市,城池也大,剛剛進城的時候,張守仁用心打量城牆和城頭,對這個第一次進入的州城還是滿意的。

    城牆是三丈高左右,也就是高達十米不到,這個高度也是明朝城牆的普遍高度,比起浮山所的城牆來,高度也是差不多,隻是在厚度上,就相差太遠了。

    在這座用青磚和米漿彌補縫隙的高大城池上,有最少幾千個垛口,還有最少幾千個用來射箭的箭孔,在城樓下,似乎還有幾門不小的火炮被固定在炮位上頭。

    還有羊馬牆,女牆,鋪舍和藏兵洞,總之,從純粹軍事的角度來說,這膠州城的防禦設施算是很強的了。

    其實不僅是膠州如此,整個大明到處都是有這樣的城防設施。

    明朝的城牆,倒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這是得益於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每塊城磚上刻字的規矩,不僅是負責造磚的人,包括監督的官員都要在磚石上留下姓名,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根本就是逃也逃不掉。

    再加上朱元璋的嚴刑酷法的威力,敢來和他叫板的官員和工匠還真是一個沒有。

    這樣的法條給中國留下了幾百座十分堅固的城池,其中明代長城一直到抗日戰爭還發揮著險隘壁壘的軍事作用,至於南京和西安這樣的大型城市有幸保留了一部份城牆,更是成為民族的瑰寶之一。

    隻不過,在看到這些防禦設施的時候,張守仁也是在輕輕搖頭。

    城防再好,奈何沒有守兵,沒有守兵的城牆是毫無用處的。

    不管是清軍還是農民軍,似乎很少有受挫於堅城的記錄,這就充分說明,城防的根本核心,還是在於軍隊,別的隻能是輔助罷了。

    現在的張守仁已經不是初來貴境什麽也不知道的人了,最近這幾個月,他幾乎每天都閱讀各地的邸報,這種類似後世政府公文的東西,除了官員升遷或是辭職,或是革職的新聞之外,就是各地的戰報。

    官兵在崇禎十年在左良玉的率領下對張獻忠打了幾次勝仗,同時曹操羅汝才和革左五營這樣的實力派都有意投降,李自成在陝西被官兵打敗,也是實力大損。

    在崇禎十年到十一年之間,應該是農民起義軍從起事以來最低穀的時期。

    但張守仁和很多期待天下重定,太平可期的人有完全不同的見解。他的曆史再不好,甲申年的事總還是十分清楚的。

    李自成入北京,張獻忠盤踞四川,這都是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十分清楚的事實。

    再就是清軍入關,一路屠殺統一中國,使得華夏文明倒退千年,在清末的時候受盡欺淩,然後落後於一直遠不如自己的小小島國一切的開端,其實都可以歸結於明末這個時期。

    究竟是怎麽了?

    入城之後,因為營兵素質低劣而引發了張守仁的長考,而打量四周時,更是加劇了他的這種懷疑。

    到處都是神色漠然的行人,個個都麵露菜色,普遍的營養不良的模樣,根本就不曾見到幾個氣色紅潤滿臉笑容和健康色的人。

    乞丐和流民到處都是,那些一臉奸詐的小偷,滿臉戾氣的流氓和地痞也是到處都是,經過的途中,最少有四五起鬥毆衝突,都是和小偷或是敲詐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