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零五章 鹽(1/3)

作者:曉風字數:7148更新時間:2019-01-08 19:41:26

    早在四月底的時候,蒸發池裏的海水就已經有差不多的濃稠度了,用水車和通過管道升降的辦法把海水再引到結晶池,然後派人不停的用工具在結晶池裏攪動,接下來就是等著日曬和風吹來送給人們自然的饋贈了。

    對很多人的惴惴不安而言,張守仁可是篤定的很。

    其實這種曬鹽法在井鹽區也是有,隻是規模沒這麽大,也沒有這麽細致和那麽多的門道,但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

    不知道為什麽,在海邊居然一點都沒有推廣開來,也根本沒有人有這方麵的技術和意識。

    這可能是當時的信息傳遞實在太困難,而且和小農經濟的狹隘思想有關。

    就算是再普通的技術,在老百姓眼裏也是通天般的重要,所謂傳媳不傳女,哪怕是親生女兒,為了害怕女兒嫁人把技術也帶走,所以親生女兒也不教導。

    這樣封閉式和愚昧的思維是保全了一些技術的獨占性,不過也是使得很多優秀的技術徹底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比如南京的一種錦積,燦然若雲霞,輕飄若紗,是手藝製品的典範和巔峰,但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沒有找到這種物品的技術製造流程,也沒有辦法仿製出和原品一樣品質的仿品,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唐時的陌刀技術被倭人學了去,結果因戰亂等原因,陌刀在中國失了傳,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

    倭刀的鋒銳和形製,其實是和唐刀一脈相承,隻是唐宋之交的時候,中國人把這個技術丟掉了而已。

    象曬鹽這種技術,在一段時間內張守仁會保有技術,不過在時機成熟時他就會廣為推開,最少在他活在這個時代的時候,他會用這個技術造福大眾,使得吃鹽不再是難事,鹽也隻是最普通的流通商品,而不是一種政府管製的奢侈品。

    這個心思,暫時他隻是藏在心中,秘不能宣。

    所有人都很自覺,在他布置鹽田任務的時候,每個工段的人隻是聽自己的任務,別的一律不聽不問,也絕不敢多事去瞎打聽。

    一旦被誤會,到時候想再把印象扭轉過來可就是難了。

    當然,對一些有心人,比如某幾個百戶和總旗,對他們,黑室的人也是留了幾個下來,時刻盯著,就等著這些人有所行動。

    不過在目前沒有出鹽的階段,可能是這幾個人都不大相信真的會有鹽出來,所以都不大起勁。相信今天過後,留守在堡中的幾個黑室成員會變的更忙碌一些。

    沿途行進時,也是有不少堡中的軍戶都趕過來,遇著張守仁,各人都是停住腳步,先是抱拳問好,語氣都是十分的真誠熱烈,張守仁的威望在這座堡中,恐怕十個崇禎皇拍馬也趕不上,更加不必提別的什麽人。

    眾人和他打過招呼,也都是停住不動,等張守仁走在前頭後,這才又跟在後頭尾隨。意思就是副千戶大人在,絕不能走在他的頭裏。

    對這些不必要的禮數,張守仁並不講究,不過山東人就是這樣,禮行比什麽都重要,叫這些樸實厚實的軍戶走在他前頭,恐怕也是太過勉強他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