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六十章 一個標杆(1/3)

作者:曉風字數:7056更新時間:2019-01-08 19:41:51

    按理說,原本是“江南熟,天下足。”

    意思就是,江南收獲了,天下糧食就自然充足,不必再複擔心。

    但現在的情形卻是已經換成了“湖廣熟,天下足。”

    倒不是江南的地變少了,或是不再肥沃了。

    論起土地肥沃的程度,全天下十幾個布政使司,哪一省也不如江南。土地肥沃,要緊的就是河道溝渠縱橫,水網密布。

    這樣的地利是別省無法比的,水網密,就說明澆灌容易,水利好,更要緊的就是河道多,河道一多,淤泥就多,從河底挖上來的塘泥,和後世的化肥相比也差不到哪兒去了。水足,肥料足,不高產才奇怪了。

    再者北方諸省這幾年的麻煩,無非就是天冷而旱,越冬的小麥被幹死和凍死,造成幾乎絕收的悲慘結局。

    南方天沒那麽冷,越冬時還有雪,作物被雪覆蓋,根本不可能減產或絕收。而雨水足,雪也下的多,順帶還殺了蟲。

    北邊一畝地能收一石半是正常,超過兩石就是高產。

    江南這邊,一畝收兩石算是白瞎了,正常是均產三石到四石,最高產的記錄,似乎是有六石以上,到八石左右。

    也就是一畝地千把斤的產量了,這收成在後世不足為奇,但後世是農藥化肥等現代工業產成拚命往地裏掃呼,這才有千斤以上的產量。

    這個年頭,上點塘泥,平時鋤鋤草,一年有兩到三次收成,換了別的地方,哪有這個可能?

    所以中國的經濟中心,就是從唐宋之交,開始南移,一直到千年之後,經濟中心仍然是在南方了。

    以明朝的賦稅水平,在江南一帶,根本毫無問題。

    終明一朝,近三百年時間,江南,東南、湖廣,兩廣,幾乎沒有農民造反的記錄。

    一直到明末,江南還是明朝的財賦中心,十分穩定的提供著支撐明朝的賦稅。

    清能得天下,也是因為順治元年不費吹揮之力就得了江南,除了少數地方,江南也未遭兵火荼毒,所以用江南一地,支撐起了清廷的戰爭費用。

    這個地界,原本該是糧食高產的地方,但根據亢家少東的話來說,江南不僅沒糧供給北方,相反,還要從別的地方買糧。

    “這是什麽道理?難道江南的地變成沙子了?”

    薛國觀氣的全身打戰,幾乎想把眼前這夥大糧商一個個全都踹死。

    這幫人,手中糧食絕不會少,現在拚了命給他叫苦,不過就是一會子有條件價碼開出來。不過現在他也是沒有辦法。

    下午回府之後,通州那邊已經有消息遞過來,支應北京的糧食實在不多,最多隻能調兩萬石出來。

    這些糧,放在一個大府都嫌少,更何況是北京這樣人口超過百萬的超級大城市。

    也是真沒有想到,朝廷缺銀子使就算了,居然連糧食也開始缺了。

    “江南的地當然還是肥沃,不過,閣老明鑒,江南糧食確實是無法自給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