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章 火炮(1/3)

作者:曉風字數:6952更新時間:2019-01-08 19:42:08

    ����9�在鑄成野戰炮前,浮山營在大半年前就開始鑄炮了,那時候張守仁銀子雖然不多,不過隻要是鑄炮需要,他就會直接批條子,用白銀換了大量的青銅回來。

    中國不是一個銅儲量非常多的國家,事實上以大明現在的開礦能力,民間的銅錢都不夠用的,況且中國民間還有大量使用銅器的傳統,洗臉盆都用銅盆的人家也不在少數。

    這麽大的需求量,結果開采量嚴重不足,而且銅的質量也不佳,著名的宣德爐就是明朝宣德年間,由國外一次進貢了大量黃銅,結果被皇帝親自批條子使用,鑄成了各式銅器,最多的就是傳世最廣的銅香爐。

    這個時候,到處都在鑄炮,對銅的需求就更大了,一門火炮從鑄成到用完了使用期限,消耗的銅可是海量數字,張守仁雖然大方,但對鑄炮的損耗也是實在心驚肉跳,特別是開初幾個月,簡直是用錢如流水,大量的銅在反複的鑄造中被消耗了,浪費了,但為了讓工匠的技藝進步,舍此之外也是毫無他法。

    好在老林一夥都是張守仁拉拔出來,大明工部的那種驚人的損耗和浪費在浮山是見不到的,而且大家是真的出心出力,技藝是越來越強,前一陣子修好的烽火台和墩堡中,就是裝備了不少不具備移動能力的青銅炮。

    到現在,野戰炮終於也是能夠裝備部隊,這無疑是一個極佳的上好消息。

    “拖拽行進我們也試過了,”野戰炮就是有炮耳和炮架,易於用大車和挽馬拖拽,在交付之前,匠戶們也是用挽馬試驗過機動能力,現在聽到張守仁問話,林重貴也是沒有一點壓力,很爽快的答道:“三斤炮最輕,兩匹馬拉,咱們試過一天從浮山到即墨跑了個來回,馬也不是很累。九斤炮最重,最少得六匹馬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當然,大人要注意,咱們都是在官道上拉,特別是從浮山到方家集的各條道路,大人都是重修過,這路太好跑了。出了咱膠東地界,恐怕路沒這麽好,甚至可能是沒路的荒地。”

    “你說的是,把挽馬的拖拉數據記住,等將來真的要機動時,我們把挽馬的數量加倍。對了,炮組的人員配給,我們也都打寬一點,從指揮到炮長,炮手,搬彈手,車夫,匠人等等,一門炮,不管大小,都配給二十四人好了。”

    一天來回大幾十裏路,對火炮來說,這個機動能力是足夠了。再怎麽輕便,也不可能叫火炮和騎兵一樣的移動速度,隻要強化挽馬數字和人力,火炮的機動能力還是有保證的。

    現在浮山營鑄的炮,雖然沒有機械膛床來磨平膛口,但技師的耐性和手藝都過的去,打磨的十分平整,這樣火炮最少在磨損的厲害之前,精準度還是有保證的。

    加上技藝進步,火炮的重量也是大大減輕,最少是和孫元化在登州時的巔峰也差不多了……誰說鑄炮這種事非得大能才幹的成?其實這年頭的火炮技術真的簡單,這些遼東匠人多練手一樣玩的轉。

    結果很好,所以張守仁還是十分高興,笑道:“鑄炮的是你們匠戶營的火炮局是不是?每個人,正式技師發賞銀二十兩每個人,學徒每人十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