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章 種種核算(1/3)

作者:曉風字數:7250更新時間:2019-01-08 19:42:25

    在年近中年,但聊發少年狂的張世福在雨中打馬狂奔的同時,張守仁也是已經離開了火銃靶場。

    今天的火銃演練已經叫他挑不出毛病,火銃手的反應,準頭,還有隊官到哨官以下所有武官的指揮,都是幾乎沒有瑕疵了。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其實就是看指揮和意誌力的時代,對火銃的準頭都不是要求太高,排排站好,互相槍斃式的開槍,甚至減員到六七成都不崩潰……這個水平,就已經和南北戰爭時的美軍相當,足以橫掃當代了。

    不足之處,還是出在火銃本身。

    焊接的槍管過長,打的遠是遠,威力稍嫌不足,準頭是夠,但槍身保養不易,而且裝藥上也有受影響的地方。

    同時,還是不可避免的有炸膛。

    明軍裝配最多的是鳥銃,最不喜歡的也是鳥銃。遼東戰場上,一個遊擊將軍也能隨便拿出百多支工部製作兵部下發的鳥銃來,還有什麽三眼銃之類的,名目繁多,但好用的實在是沒有幾根。

    十支火銃,最多打三槍,一定有七八支炸膛的。

    這樣危險,誰敢湊在臉旁邊瞄準,又有誰敢信任手中這家夥?

    每次和清軍接仗,明軍火銃手隔的老遠就開始放槍,放完就往後陣跑,幾乎隻是放個虛熱鬧,屁事不頂,清朝後來歧視火槍,固然有穩固自己統治,宣揚騎射無敵童話的用意,但實際上也是明朝的火器太不頂事,給清軍一個極為惡劣的固有印象的原故。

    浮山銃,炸膛的幾率是極低了,一百支裏頭是有四五支的樣子。

    而且是在高強度訓練,每天每人要開幾十次槍的前提下才有這個炸膛率。

    要是和明軍一樣,平時不放槍,戰時放兩槍,一萬支裏頭也不會有五支炸膛的。

    不過張守仁還是想把火銃手的訓練弄的更紮實一些,既然要紮實就不能心疼錢,火藥硝石是每天都在買,和糧食一樣,都是用船來裝,每天都在古城集和方家集一帶卸貨,然後由車隊從大路送過來。

    遼東,薊鎮,這些火藥儲備多的地方,他可是買遍了。

    現在已經托到鄭家的船隊,開始到琉球去買了。

    那裏有火山,硫磺硝石什麽的,要買多少有多少,用海船運過來,直接到浮山港卸貨。

    這樣的使用率,炸膛是不可避免了,這也些許影響到了火銃手們的情緒。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炸膛是在別人手中,還是在自己手裏。

    這個問題,隻能留待這一次大戰之後再說,現在更改型號,再改進設計,無論如何也是來不及了。

    火銃手的整體表現,張守仁十分滿意。

    長槍手向來是浮山強項,他打算在臨出征前再視察一次就行了,不需要操太多的心了。

    叫他有點不滿意的就是馬隊和炮隊。

    馬隊是他自己一手抓,李勇新等哨官也很得力,不過馬上騎戰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現在的馬隊,論實力來說,隻能是戰勝後追擊,指望馬隊正麵硬上,與敵交戰,不是太現實。

    一匹馬要花費五個步兵的費用,每天要喂鹽豆餅,喂幹草束,要有專門的輔兵來照料,稍不經心,馬匹就會掉膘,一掉膘就不能長途行軍和負重,就沒用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