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1/3)

作者:曉風字數:7172更新時間:2019-01-08 19:42:29

    崇禎十一年十月初,濟南。

    現在的濟南府城之中,冠蓋雲集,大半個山東的達官貴人,豪右士紳,都是齊集在了這座龐大的府城之中。

    在麵積上,濟南府的城牆雖不能和蘇州淮安等大府相比,但也綿延超過二十裏,在繁華上,雖不及人口超過百萬的北京和南京、開封等大府城,而且也沒有人口的確切數字,但根據人煙的稠密程度,日常用度的消耗物資的數量可以來推算,這座山東名城,人口當在六十到八十萬之間。

    這個數字,要比臨清、濟寧等繁華的山東城市稍多一些,比起青州和萊州來,就是要多出不少來了。

    如果是張守仁來,他必定也是驚訝於當時城市的繁華與熱鬧。在城中幾條最開闊最熱鬧的商業街上,到處都是遮天蔽日的招牌幌子,夥計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貨物的種類也是特別的齊全,北邊來的特產和南貨,涇渭分明,並不衝突,還有來自海外的特產,高麗參,倭人的折扇和倭刀,南洋的香料和各色寶石名產,總之這天底之下,但凡隻要有的,哪怕是歐洲的千裏鏡等特產,也是堂而皇之的擺在資格最老的鋪子櫃台上。

    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們的臉上雖有窮困,愁苦,擔憂,但大多是從容和恬淡,也有豐潤和充實,不論如何,都是有一種活力在,大明的子民,再窮困的除非是最底層的軍戶或是流民,災民,能在濟南這樣府城生活的民眾,好歹都是脫離最底層了,他們生活基本無憂,住在濟南這樣的大城市中,機會也多,隻要勤勞踏實,好歹能都賺一口吃實,而中國人是最不怕吃苦的,隻要能叫妻兒老小吃飽飯,多少漢子舍得下苦力氣?

    吃苦?這對中國人來說實在不是回事了……

    所以城市之中,多半還是紅光滿麵,富裕高興的臉龐,特別是士紳階層,這種府城較浮山那樣的小地方多出無數倍,他們穿著各色袍服長衫,臉上是十分紅潤,表情也是隨意溫和,在街市上走著,很多人就是攬這些人的生意,他們也很隨意的東看西看,主要是關注古董或是字畫一類的貨物,一旦看好了,也不是當場付帳,而是報給自己的地址,叫小夥計晚上送了過去,或是記帳,或是當場開銷,都是隨便的事。

    當時的中國社會,還沒有喪失誠信,店家做生意也好,買家也好,不講誠信都是寸步難行,買樣東西當場付帳的也就是外路客人,這種生意不圖下回,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是拚了命的侃價要價,十分的熱鬧。

    在城中的一些要緊地方或是城門附近也是有不少流民,一百個裏頭有九十九個,都是打河南過來。

    河南這幾年,遭遇旱災之後又是蝗災,官府既不賑濟,也不免賦,百姓實在沒有活路,隻能拋棄田園故土,全家大小都跑出來逃荒。

    這一逃半年一年的都是回不去,男人當苦力,女人做些針線,有時候一天攬不上個活,就隻能挨餓。

    城中的富戶也是在官府的組織下,開了粥棚施粥,粥和野菜摻半,想吃飽是不可能了,也就能叫人不被餓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