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1/3)

作者:曉風字數:7334更新時間:2019-01-08 19:42:48

    在海防營士兵們的開道下,道路暢行無阻,大道兩邊全部是全副武裝的士兵,手持長槍或刀牌,把來往的人群隔開。

    這一輛馬車,就是這麽在硬攔開的通道中,飛馳的疾馳著。

    “馬洪俊這廝……”

    張守仁搖了搖頭,這廝雖然大事周章,把自己的儀衛搞的太過了,但無論如何也是好心,責備的話也是不便說出口來了。

    醫館就是設在老營官廳街的最東頭,正門和老營的東門遙遙相望。

    這條大道,長三裏多一些,原本不過裏半路,加了近兩裏的範圍,連堡牆都是推倒了全部重修的。

    這樣大手筆大工程,也就是張守仁這樣鑽國家空子的超級大私鹽販子才弄的起來。

    說起來好玩,崇禎窮的當褲子,當皇宮裏的古董器物,還打主意向自己家的親戚弄錢,甚至是強逼捐助,堂堂一國之君窮成這樣,他下頭的大官員大商人大地主卻是個個富的流油,身家千萬的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就象張守仁這樣挖大明朝廷的牆角挖的不亦樂乎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鹽鐵之利,從漢至唐宋,無不是被朝廷控製的死死的,殘宋失掉黃河以北的國土,以半壁江山還取得了比北宋全盛時更多的財政收入,而反觀明朝,財政製度上實在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劇。

    反正張守仁的大手筆估計崇禎看了也得咋舌不已,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麽每個月的收入已經高達十五萬兩,整個山東一半多一點的鹽利盡入張守仁之手,而浮山的帳麵上永遠不會剩下幾個錢的原因了。

    養軍,屯田,大修水利,興建學校,還幸虧隻是在小小的膠州和浮山一帶進行,要是全麵鋪開……總之張守仁的賺錢本事,還得更進一步加大才行。

    醫館門前,包括院長柳增仁在內的大半的醫生,手頭沒活的都是迎了出來。

    夫人生病,隻是這四個字的情報,浮山醫館裏的醫生們都是沒頭蒼蠅一般,誰知道夫人到底是什麽病?沒有辦法,隻能全部出迎。

    這個醫館,上上下下都十分明白,並且十分感激。

    能把這樣龐大的建築群落,包括所謂的門診部,住院部,學院部,醫研部在內的超過三百間房舍的“醫館”建起來,招募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在內的不少有名的良醫前來,給予最優厚的待遇,在看病的同時還能每個人帶數目不等的醫生,把自己的醫術真正傳下去,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仰賴張守仁一人,有如此大胸襟和大格局的大人物,這些醫生自是從未見過,甚至在以前,連想也想想過。

    明朝的醫生社會地位不能說特別低下,不過也說不上高明。皇家雖然有太醫院,太醫不過是和皇家養的其餘機構的供奉一樣,沒有什麽叫人尊重的地方。當然,明朝太醫的本事也就不必提了,不管什麽病,方子都大致差不離,不偏不倚,不熱不寒,都是溫補的十全湯之類的東西,連傷風感冒都治不好。

    明朝皇帝壽不永年,經常三十來歲就死於惡疾,最多也就活個四五十左右,當時京師有諺語,什麽翰林院的文章,光祿寺的茶湯,太醫藥的藥方,武庫司的刀槍,這四樣東西,就是最沒用的廢物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