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三十三章 正目(1/3)

作者:曉風字數:7092更新時間:2019-01-08 19:45:39

    “丙隊甲哨,全體有……起立,成三排縱隊,出發!”

    在崔參將下令後,各隊的隊官紛紛應旗,這項對很多軍鎮是十分艱難的工作,在浮山農兵手裏都是十分簡單的……旗語的學習隻要正常進行就可以了,一共可以表達四十多種意義的旗語,正常智力掌握起來簡直是太輕鬆了。

    無非是搖、點、晃等幾種動作,點幾下代表什麽,記下來是十分簡音的事。

    在聽到號令之後,甲哨的哨官下令旗手對著參將旗點了幾點,示意接到命令,然後開始整隊,準備出發。

    所有的各隊、哨都是如此,過百麵旗幟上下翻飛的舞蹈著,猶如片片飛舞的蝴蝶,觀之賞心悅目。

    周全有是河南過來的流民,逃難的時候是整個莊子一起走,當時的村落多半是同姓聚族而居,逃難的時候也是舉族外逃,一共三百多人走上了逃荒的道路,從鄣德出發,抵達臨清再轉濟南的時候,進入濟南城中的連一百人也不到了。

    他卻是一個幸運兒,父母都在,老婆和三個娃兒也平安無事,隻是在濟南城裏每天活受苦捱,吃不飽,住不暖,每天遭罪受苦,有時候想著活著這麽受罪,不如死了去休。

    就在那年韃兵犯境的時候,也是流民們最苦的一年,內外交困,在最後關頭,張守仁和他的浮山營出現了。

    救濟難民,然後打退韃兵,後來大夥兒才知道有多險,清兵攻克的城池,除了少數幸運兒之外,多半都成了刀下之鬼,周全有不覺得自己是可以逃脫那一刀的幸運兒人選,就算他自己能脫難,兒女如何,父母如何?韃子是絕對不要非壯年的漢人的啊……

    救命和活命之恩後,又是安置他們,雖然早期苦些,東昌府屯田的地方多半被韃子的睿親王下令燒成了白地,但隻要人在,村落可以恢複,生產能夠繼續,生活就一天比一天好過起來。

    周家是七口人,宅基地就分了一畝半給他家,靠著一點一滴的積攢,按四兩銀子一間的成本,在去年年底周家蓋起了青磚一路到頂再漫地的九間房的院落!

    就是在逃難前,天災人禍還沒降臨的萬曆年間,周家在河南的舊宅也就是兩間瓦房,其餘的房舍全是泥土和著草根蓋起來的草房,能住上現在的房子,院子是方磚,屋裏是地磚,幹淨整潔,排水不是明溝,改成暗渠,沒有那些髒東西和難聞的味道,人也不大生病了,吃的也漸漸好起來,原本是隻吃粗糧,過節才吃點細糧,現在娃子們已經幾乎頓頓吃細糧,隻有大人還舍不得吃,把細糧留著,預備著年節時吃,或是賣了換銀子,不管怎麽樣,有銀子在手心裏才穩當。

    莊子裏有醫生,看病拿藥都很方便,看診免費,藥材是成本價,大夫也細心,都是浮山醫學院出來的,醫術高,分了小兒科和婦科、骨科等等,整個莊子幾千人,再也沒有以前那種家裏有了病人,就得準備賣兒賣女賣房的事情。

    大人們受訓讀書識字,娃子們也有啟蒙的教師,窮人家不指望能考舉人進士,但聽到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時,下了田扛著鋤頭的大人們不少都傻樂傻樂的在教室外頭聽著,希圖在那些清脆的童聲之中,尋找到自己家兒女的聲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