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1/3)

作者:曉風字數:7058更新時間:2019-01-08 19:45:49

    “大將軍不打算回南了麽?”

    萬元吉試探著問道:“湖廣這裏,快則一年,慢則二年三年,諸部賊逆,加起來在二三十萬之譜,雖說現在官兵在強而賊勢受挫,仍然不可言輕勝。大將軍若擊敗臨清之賊,肅清流寇之後,鬆、錦一帶,恐怕也早調度完全,大將軍介時再往遼東趕,未得其便,恐很難約束諸軍啊。”

    現在已經是崇禎十三年三月,擊鼓之聲早聞,無數邊軍精銳已經奔走於途,往遼東運糧的民夫絡繹不絕,而此時清軍正在錦州一帶挖長壘,陣前主帥從睿親王換成了鄭親王,濟兒哈郎行事端方謹慎,在戰場上指揮十分出色,將祖大壽等明軍將領限製在城中不得而出,不複去年那樣,在清軍圍城之中,錦州軍民還能出城割麥,而至此時,青黃不接,城外麥子再有月餘就能食用,但城中軍民明顯是指望不上這些收獲了。

    長壘一成,加上黃土嶺等要害已經為清軍所奪,如果明軍再不準備進攻,隻能放棄錦州一線。

    這在明朝中樞是絕對不能接受,這樣一來就代表在短期之內明軍完全沒有可能收複失土,甚至做不到隔絕清軍入關,這一點至關重要,甚至在朝野上下,是一件很要命的大事!

    清軍之所以能每隔兩三年就進關打草穀,收獲頗豐,除了明軍的長城防線實在不堪一擊,野戰能力為零,守城能力也為零之外,就是因為可以不經關寧,直接由錦西入科爾沁草原,由喀喇沁蒙古地界,也就是原本的朵顏蒙古諸部那裏入關,沿途會盟,大小蒙古部落或是出甲騎和戰馬,或是由牧民自行跟隨,成為大軍餘丁。曆次入關,清軍損失十分有限,而搶到銀子和女人的蒙古人也是越來越多,這使得這些原本畏懼大明,根本不敢冒犯大明的蒙古人野心也膨脹起來,跟隨入關搶劫的也是越來越多,這還隻是在其次,關鍵便是皇太極萬裏追蹤,打跨了林丹汗,獲得蒙古草原的宗主權之後,草原上八旗兵可以來去自如,清國已經成為幅員萬裏的大國,在千多裏的長城沿線上,清軍可以隨意選擇在任何地方破口而入,明軍之所以擋不住,其因就在於此。

    紫荊關,喜峰口,古北口,哪裏不能進來?草原在其控製之中,便隻能來去由人,而清軍這樣每隔幾年入關一次,搶去的幾十萬人和大量騾馬,還有百萬的金銀都是小事,打破幾十州府,嚴重破壞北方經濟,催毀北方民眾對朝廷的信任和信心,這才是最關鍵和最要命的地方。

    另外不知道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又或是完全的巧合,每次東虜入關時,也正是大明朝廷對農民軍的戰事在最關鍵的時候。

    崇禎二年清軍第一次入關,正是“陝寇”將被擊潰和招撫的要緊關頭,結果清軍入關,延綏與固原等陝西邊軍精銳奉命勤王,在到達北京附近時,兵部和戶部不給這些客軍補充糧餉,為了不給他們飯吃,每天調來調去,這些大明邊軍的精銳千裏勤王,到達北京後還被如此折騰,飯也吃不上一頓,由是全軍怨恨,超過五千以上的邊軍四散而逃,這些邊軍逃走之後,陝西和山西壓製流寇的力量大大不足,同時這些邊軍卻加入了農民軍的隊伍之中,大大提升了他們的戰鬥力,在崇禎二年之後,農民軍才有膽氣攻擊州縣,並且和官兵對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