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1/3)

作者:曉風字數:7304更新時間:2019-01-08 19:46:47

    一門門火炮閃爍著異樣的光芒,每門炮都是由四匹挽馬拖拉著,先是馬匹,用挽具牽引著車輛,車身上坐著的應該是接炮的炮組成員,都是很年輕的小夥子,他們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在場旁觀的人們。

    在車輛之後,才是火炮,兩輪之間是炮身,在馬匹的牽引下,很輕鬆的沿道路向前,沒有想象中十幾頭牛拉一門炮的情形,也沒有炮手們汗如雨下推炮的情形,一切都是那麽輕鬆寫意。

    “似乎是六七百斤到千斤之間?”

    這樣的炮組過了五六組之後,又是騎馬的炮軍軍官經過,然後是純粹的大車,上頭坐著的人更多一些。

    接下來又是一門門的火炮和彈藥車,加上人員,最大的火炮應是一千五百斤左右的重量,按炮口的口徑,應該是十二磅炮。

    “西夷說的十二磅炮,也就是十斤炮便是最大口徑了。”

    劉子政一開始有點愕然,現在他已經明白過來了。

    火炮口徑太大,搞到四五千斤的重量,那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機動了。

    象遼西明軍那樣,大炮幾乎隻能用來守城,紅夷炮就是守城的利器,而出戰的話,用的最多的就是佛郎機和盞口炮及虎蹲炮等小炮。

    這些火炮的威力,隻能在一二百步內發揮,就算是大將軍二將軍炮,威力也十分有限。紅夷炮威力是大,但想用在戰場上太困難了,等它們運到,仗已經打完了。

    曆史上清軍倒是拖著紅夷大炮南下,炮隊曆經千辛萬苦,隻在潼關發揮過作用,老舊的關城經不起紅夷大炮的轟擊,後來閻慶元守江陰近三個月,也沒見紅夷大炮去轟開城牆,至於南明紛紛投降的軍隊,更不勞紅夷大炮的轟擊。

    這些大炮,後來有的放在荊州,有的放在南京,漸漸都失去了用處,清軍和南明的戰爭主要是靠的投降的漢奸軍,和鄭成功和李定國的戰事要麽是海上和沿海地區,要麽是雲貴山區,炮根本用不上。

    等到清末時,火炮已經是傳說中的神器,或是清朝宮廷的大玩具,皇帝的愛寵,英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南方某部清軍還把二百多年前的藏炮給請出來了……當然,那指定是沒啥用處了。

    眼前這些火炮,輕便,打的是六磅到十二磅之間的炮彈,威力遠遠超過明朝本土的那些火器,但又不是太過笨重,按現在浮山炮營的做法,高速移動是不成問題的。

    主要就是炮架和牽引車的工藝已經十分成熟,拖動行走時毫無滯礙之處,一切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

    這樣的情形,不僅是那些年輕人,就是劉子政這樣老於兵事的,也是頭一回得見。

    “一百五十九了……”

    “已經一百五十九門紅夷炮了。”

    張家玉的臉膛放光,感覺無比激動。每門炮的炮組成員是六到八人,最多是十二人,挽馬數量一般是四匹,因為做工合格,馬匹拉著一個基數的火藥和炮彈,加上炮組成員和一門炮毫無困難,行動速度十分快捷。

    紅夷炮在寧遠城頭不過二十門,大明費幾十年之功,連在寧遠和山海關,還有北京薊鎮等要塞地方一共才鑄了不到二百門紅夷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