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章 我要去金場(1/2)

作者:雪域行者字數:5656更新時間:2019-01-11 02:36:51

    春節過後,宋喜來到縣城來找徐曉海,向他借錢。

    “你借錢幹什麽呀?”徐曉海吃驚地問。

    “我要去金場淘金。”宋喜來回答。

    “啊,你又要去淘金呀,前幾年你走金場連資本都賠進去了,怎麽還要去呢?”徐曉海勸說宋喜來。

    “不去淘金又能幹什麽呢?”宋喜來說,“我現在又沒有別的掙錢的門路。”

    “要借多少?”徐曉海問。

    “有三百元就夠了,我今年跟著金掌櫃去當沙娃,自己不需要太多的資本。”

    徐曉海帶著宋喜來去信用社,從存折上給他取了五百元,又帶他去附近的飯館,要了一盤大肉兩碗飯,算是給他錢行。

    在青海省的西部,翻過日月山,越過環湖區,就進入了遼闊無垠的草山牧業區,出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壯美景觀。再繼續向西南前行,就會看到恒古的冰山、茫茫的戈壁,這裏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然而在這些地方,尤其是青南地區的三江源頭,在那終年沉睡的河穀沙灘下,卻含有豐富的沙金。前世紀八十年代,青海東部和甘肅西部等地方的農民在完成春耕生產,等河源地區的凍土層開始慢慢消融時,便紛紛自發的聚集起來,經過卡車或拖拉機幾天的長途顛簸,到這些地方來采金。果洛州的瑪多地區是采金者每年必到的地方,所以在青海境內人們一提到采金便會想起瑪多,一提到瑪多便會說起采金。

    在當地還流傳著一首青海花兒這樣唱道:“孟達地方地撒拉人,尕手扶開上了瑪多的金場裏走,一路上的辛酸說不完,不知不覺的翻過了日月山。來到了瑪多的金場裏,把帳房紮在荒涼的大沙灘,見不到親人吃不上飯,難心的眼淚淌不幹。”可見,在當時采金的影響是如何之廣。

    當然,一提到采金的艱難,隻要去過金場的人們都會不由得吸口涼氣。在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說,“尕肋巴”牛不是,沙娃人不是,這“尕肋巴”是指一種小個子牛,而沙娃指的就是采金人。可以看出采金子的沙娃們所吃的苦是一般常人難以想象、也難以忍受的。

    然而,由於黃金的誘惑,再加上當時很多人沒有就近掙錢的門路,隻能在每年完成家中的春耕以後踏上去馬多采金這條灑滿血淚的艱辛道路。

    宋喜來連續走了幾年金場,前幾年還可以,每年總能帶著幾千元現金回來,可是最近兩年不知什麽原因就是采不到金子,尤其是最後一年幾乎弄得血本無歸。

    今年他又打算去采金,可就是湊不到本錢,眼看著采金者一批批出發了,而他隻是心裏幹著急。最後一合計加入了王金霸的采金隊,跟著去掙點苦力錢。

    這王金霸是河源縣赫赫有名的金霸頭。他原名王金彪,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老三王金順在本縣公安局當副局長,吃的是國家飯拿的是國家錢,其他兄弟幾人都在家務農。大規模采金開始以後,他們兄弟五人合夥,老三王金順出錢資助,其他四人每年去采金。也許是他們兄弟幾人財運亨通,兩年後他們就靠采金發達起來,組建了一支幾十人的采金隊,由王金彪和其他三兄弟分工負責帶著走金場,王金順則專門在外麵靠關係給他們辦理一些難辦的手續和棘手的問題。由於他們裏外都有照應,再加上規模較大,分工明確,每年采金都獲得可觀的收入。

    可王金霸兄弟幾人為富不仁,尤其是管理沙娃的老四老五兩人,性格暴戾,動輒就會對沙娃大打出手,輕者皮開肉綻,重者傷筋折骨。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金掌櫃就是皇上,如果他們不管你,把你丟在大荒灘,沙娃們多半是九死一生。因此,即使金掌櫃們對沙娃進行毒打,不當人看待,但你還得逆來順受,不敢反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