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2/3)

作者:東車君字數:7604更新時間:2019-01-11 04:43:40

    荀攸見主公分配任務,情知自己將是主攻漢中的主要軍師,任重道遠,心中一熱,起身說道:“悠不才,願領軍為先鋒,攻取漢中。”

    陳龍大喜道:“有公達為先鋒,自然馬到功成。令你與張郃領軍兩萬為先鋒,我自引大軍在後接應。明日輜重糧草調撥到位,選兵之後即刻出發。不過,在這大西南作戰,最難的是大軍行路與補給,公達且說說看,意欲采何路線,如何進攻?”

    荀攸胸有成竹,從周不疑那裏接過地圖,撲在桌上,指著一處標識的雄關道:“此處就是漢中北麵的門戶陽平關,易守難攻。馬騰父子的兩萬餘鐵騎,缺少攻城器械,取此道進攻,破關不易。”

    陽平關,又稱陽安關,坐落於群山峻嶺之中,南倚雞公山,北瀕嘉陵江,地勢極為險要。但破關之後,南可入川,北通略陽,西至隴南,東達漢中,實為軍事要塞。

    荀攸手移動到地圖另一個位置,繼續說道:“但馬騰軍至少能牽製住漢中的注意力,再加上魏延、甘寧的水軍進攻上庸,漢中的防備必定會有疏漏的地方。”

    “漢中張魯,我軍曾助他奪取漢中。而其後他與劉焉離心離德,殺死劉焉派駐的張修,久有獨立之意。以弟張衛為兵馬大元帥,手下四楊兩文兩武,以閻圃為謀士,坐擁東川富庶之地,行五鬥米教,教眾都是悍不畏死。”

    張魯,字公祺,沛國豐縣人。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五鬥米道)教祖張陵之孫,為五鬥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係師),在殺張修後繼續在漢中一帶傳播五鬥米道,並自稱“師君”。

    群雄蜂起,天下大亂,不少百姓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關西民眾從子午穀逃奔漢中的就有數萬家。故漢中一直繁華穩定,人口增長,張魯還得到巴夷少數民族首領杜濩、樸胡、袁約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鬥米道憑借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信徒入道,隻需交五鬥米。張魯在漢中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荀攸口中的四楊,乃是武將楊任、楊昂,謀士楊柏、楊鬆。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賣主求榮的卑鄙小人楊鬆。然而,實際上四楊都是漢中名將,自也頗具實力,能夠戰鬥的總兵力也達到十萬人,再加上一些悍不畏死的教眾,要征服漢中,絕非易事。

    荀攸停頓了片刻,待大家的議論聲漸小,繼續說道:“漢中乃巴蜀門戶,可謂唇亡齒寒。我最擔心的,是一旦戰線拉長,不能速戰速決,則劉焉可能會放下張修的仇恨,派遣軍隊出劍閣援助,正好在我軍攻取漢中的背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