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八十八章 幽州劉虞(2/3)

作者:東車君字數:8112更新時間:2019-01-11 04:43:46

    鮮於輔潛伏多日,聽聞公孫瓚即將大舉伐袁,認為劉虞反攻倒算的機會到了,連忙喬裝打扮,匆匆離開漁陽,到更遠的遼西去向主公劉虞匯報。劉虞被公孫瓚一直打到鮮卑地界,差點沒死在草原,如今隻在幽州北部勉強占據了幾座州縣,但因為他名聲不錯,又是漢室宗親,所以倒有不少人忠心耿耿跟隨。

    劉虞,字伯安,東海郡郯城人。劉虞是正牌的漢室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在地方政績卓著,頗有名望。後來劉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馬,封襄賁侯。

    他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對朝廷忠心耿耿,境界超過曹操、劉備、袁術、袁紹多矣。相鄰青州、徐州等地的士族和百姓,為躲避黃巾之亂,慕名投奔的前前後後竟有一百餘萬人。

    劉虞的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劉虞通曉《五經》,最初獲舉孝廉,擔任曹吏,因能履行職務而獲升為郡吏,後因累積政績遷為幽州刺史,劉虞任幽州刺史期間,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隨時朝貢,不敢侵擾,百姓傳唱歌謠讚頌劉虞的功德。後因公事被免官。

    黃巾之亂爆發,黃巾軍勢如破竹,攻破冀州諸郡。此後,朝廷任命劉虞為甘陵國相,前去安撫災荒後的百姓,以儉樸為下屬榜樣,不久升為宗正。

    不久後,前中山國相張純、前太山太守張舉與烏桓大人連盟,發動叛亂,進攻到薊下,燒毀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部隊達到十餘萬,屯住在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傳書到各州郡,說要代替漢朝掌有天下。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等五萬人部隊,進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朝廷因為劉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再次任命他為幽州牧。劉虞到達薊城,精簡了部隊,廣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將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又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二人逃到塞外,其餘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張純被手下王政殺死,首級被送到劉虞處。

    漢靈帝劉宏派使者升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劉虞先是推讓,並舉薦衛尉趙謨、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南陽太守羊續擔任此職,但劉宏最終還是拜劉虞為太尉。當時官拜三公的人,都要往西園繳納巨額禮錢,劉宏因劉虞一貫有清廉的名聲,加上平定張純叛亂有功,便特意免去劉虞的禮錢。

    幽州本為窮州,需要青、冀兩州補貼官務開支,但當時因戰亂交通斷絕,無法調度金錢。劉虞在幽州追求寬政,勸導百姓種田,從開放上穀的市場與外族交易及開采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令百餘萬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樂業。劉虞雖為三公級的高官,但天性愛好節約,穿著破舊的衣服,一頓飯都不吃一道以上的葷菜。遠近原本作風奢侈的豪族,都被他感化而改變了風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