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二十章 虛者實之(2/3)

作者:東車君字數:8520更新時間:2019-01-11 04:43:51

    “鄄城與任城之間,是大平原,適合騎兵奇襲,中間隻有一個小小的廩丘縣。鄄城目前的守兵不過五千,如果明發定陶,暗中兵發鄄城,二十萬大軍圍城,可一鼓而下。”

    “鄄城既陷,定陶又是大戰連場,保證曹操慌了手腳,趁他四處調兵堵上鄄城這邊的窟窿,呂溫侯的軍隊可以虛者變實,與黑山軍配合,叫他左右不能兼顧。到時候是堂堂正正打攻城戰,還是出其不意打閃擊戰,當然就各顯其能啦!哈哈哈!”周不疑說罷得意的大笑起來,仿佛鄄城已經被自己踩在腳下。

    陳宮連連點頭,臧霸也收起不屑的神色,周不疑的戰略安排,自然有著極大的可行性和成功的可能性。而陳宮等人不知道的是,陳龍和周不疑早已商定黑山軍第一軍事目標,不是定陶,也不是鄄城,而是兗州和冀州交屆的第一大城市---------濮陽。

    濮陽地域跨過黃河下遊平原,北與冀州邯鄲、鄴城交界,東與兗州濟陰縣、鄄城縣接壤,西與並州安陽郡湯陰縣、滑縣接壤,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乃是冀州和兗州之間的水陸咽喉要道。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戰國時期濮陽人就有政治家和軍事家吳起、改革家商鞅、政治家呂不韋、外交家張儀等,可謂人才輩出。戰國後期,大國爭霸,這一帶戰爭頻繁,反複爭奪,體現了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秦漢時期,為約束黃河之水,曾修大金堤。秦末,濮陽民眾助項羽大敗章邯,加速了秦朝滅亡。漢時,濮陽仍為東郡治所,西漢武帝曾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親率官吏、將士數萬人到濮陽堵塞瓠子河決口;西漢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秋,河決東郡,朝廷遣官發眾來堵,並增築金堤;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在著名水利專家王景主持下,修渠築堤千餘裏,固河道於城南,黃河安瀾700餘年。期間,濮陽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大增,西漢平帝元始二年,濮陽人口已達37萬人,成為中國當時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兩漢時,濮陽經濟文化發達,人才薈萃,名臣汲黯、經學家索盧放、京房等濮陽人均為一代俊傑。兩漢之間短暫的王莽新朝,曾把東郡改名為治亭,濮陽仍為治所。

    如此重鎮,雖當時袁紹與曹操交好,仍有名將徐晃徐公明、軍師滿寵滿伯寧,領白虎軍五萬鎮守在此。陳龍這次,就是想通過攻打鄄城,勾引出徐晃救援鄄城的部隊,在曹軍搶渡黃河時打一個漂亮的伏擊戰,然後再追擊道濮陽打一個殲滅戰,徹底占據濮陽黃河水道,與孟津、官渡、陳留等水道連成一片。到時候,保證冀州袁紹和兗州曹操都是睡不安枕,在配合呂布、公孫瓚的部隊,將袁紹、曹操這兩支最強勁敵一舉雙雙消滅。

    到那時,劉備已經是過去式,曹操、袁紹再亡,天下就隻剩下一個孫策和孫權了,迅速統一將不是夢想。全力攻下濮陽並站穩腳跟,才是周不疑和陳龍商定的最大戰略目標,有了這個根據地,陳龍夢想著打通黃河入海口,甚至可以從大海上調兵,源源不斷將青龍軍注入華北平原,同時調動宛城和長安的部隊,滅掉曹袁,將指日可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