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八章 天池大澤(2/2)

作者:東車君字數:5014更新時間:2019-09-24 13:12:46

    諸葛瑾循著鍾會的思路道:“這位弟的有理。確實這儻駱道如此回環曲折,並不好走。既然如此,咱們就一起往下遊追下去吧。”看鍾會的眼神不由有了些敬佩,想不到陳龍身邊隨便一個不起眼的孩子,也有如此智慧。

    陳龍微笑著介紹道:“這子叫鍾會,是長安鍾家的幼子,可是聰明的緊啊。鍾會的很對,漢中並沒有李儒想要的東西,他不會傻到去跨越秦嶺。那麽他的目標,應該是唯一能夠讓他東山再起的地方,西麵。”邊邊指著西方遙遠的太白山。

    諸葛瑾大喜道:“大司馬分析入微,根據我的微末地理知識,那西麵第一個大城,就是渭水河邊的大郡水。水郡和長安城之間,就是陳倉道入口陳倉縣。”

    陳龍眯起雙眼道:“渭水河邊?難道渭水還可以向上流通航?”心中懷念起自己的軍事顧問周不疑,若是周子在身邊,一定會馬上從懷裏拿出一幅水郡的軍事地圖。

    眾人麵麵相覷,這個問題暫時無人能回答。諸葛瑾微笑道:“去渭水看看不就知道了嗎。不定這條溪下遊就是渭河的支流。哎,休息的夠久了,呂師長,召集眾人出發吧!”

    以陳龍的地理知識,一直認為渭水上遊水淺灘急,是無法通航的,所以水和長安之間的交通,必須依靠艱難的陸路運輸,渭水這條水路,從來沒有作為重點防守。可是,如果渭水上遊可以行船,那兵員輜重豈不是可以輕易越對方的城下?

    陳龍心中疑惑,自然會去光腦中細細查找答案。光腦反應何等迅速,很快陳龍就查到了位於古秦嶺群山中,藏著一個人間秘境,叫做池大澤。

    原來,秦嶺之北是渭水,秦嶺之南是漢水,兩江均發源於秦嶺的群山萬壑之間。涓涓流水日夜匯集,在山野間形成了巨大的山間湖泊,被稱為池大澤。由於池大澤的儲放水功能,能夠季節性的抬高水道,所以漢水上遊的各個河道,大多通航,水路交通便利。從漢中出發,逆流而上,舟行可以抵達隴西水,順流而下,行船可以一直抵達西楚,浩浩蕩蕩一條漢水,因此成為聯係隴南、漢症荊楚間的重要通道。

    同樣的道理,對於水量不那麽豐沛的渭水,池大澤同樣起著調節水量的作用。在夏雨季,渭水水位升高,型的舟楫即可通航。這樣的水係分布情況,和後來的情況大不同,很大原因是由於武都地區後來發生了大地震,堰塞了這個山大澤。山崩地變,漢水被截斷成為西漢水和漢水兩條河,古來貫通的水路交通才被切斷。

    爾後,隨著地形的不斷變化,嘉陵江和漢水的分水嶺在略陽一帶形成,西漢水及其附近的河道南流進入四川,成為嘉陵江上遊的水源,從此西漢水就改換了門庭,向南一路流向江州(今重慶)。而失去了西漢水的漢水,河道縮短,水量減少,舟楫之便才大不如從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