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零六章 一時瑜亮(2/3)

作者:東車君字數:7116更新時間:2019-09-24 13:12:54

    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當時孫權隻是將軍,賓客禮節都很簡單,唯獨周瑜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持。周瑜有一次對魯肅道:“過去馬援答複光武帝過,‘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如今我的主人孫權親信賢人智士,接納奇才異能,我聽古代哲饒神秘論證,接承命替代劉氏者,必定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造建起帝王基業,與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正是有識有誌之士歸附英傑的時代。我正通曉此理啊!”?並向孫權推薦魯肅,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在建安七年(公元二百零二年),下書責令孫權送人質到曹操這裏。孫權便召集群臣會商。大臣們眾紛紜,張昭、秦鬆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不想送人質。於是,他隻帶周瑜一冉母親麵前議定此事。周瑜分析道:“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邊上時,地方不夠百裏。他的後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禦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所向無敵,為什麽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製於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仆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創建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將軍您隻要靜待命即可,為何要送質於人呢?”周瑜這番話,到了孫權心裏。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隻一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孫權每次下賜周瑜,一年到頭都有一百件衣服,沒有那個將領能與周瑜相比?。對於孫氏,周瑜也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的蔣幹前去遊周瑜,周瑜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幹。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百零八年)秋,曹操率軍南侵,占領荊州各郡,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本意與曹操一戰,向下詢問計策。然而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重臣謀士張昭和秦鬆更是支持投降曹操。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練兵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孫權感歎道:“曹操想要廢漢自立很久了,隻是忌諱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罷了。隻留下我,我和曹操勢不兩立,你所的話甚合我意,這是把你賜給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