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四十六章 經學大師(2/3)

作者:東車君字數:6896更新時間:2019-09-24 13:13:17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統一時代”。著傭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世稱“鄭學”,一篇《戒子益恩書》名揚下,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唐貞觀年間,列鄭玄於二十二“先師”之列,得配享孔廟。

    《後漢書》本傳總結鄭玄的經學成就:“鄭玄囊括大典,網羅眾,刪裁繁蕪,刊改漏失,擇善而從,自是學者略知所歸。”鄭玄最大的功績是編輯、注釋了“三禮”。漢代《禮經》隻憑師授而無注解,馬融也隻注了《喪服》經、傳,“三禮”這個名稱雖然是馬融、盧植提出來的,但卻是從鄭玄分別為《周禮》、《儀禮》、《禮記》作注之後才確定下來的。

    鄭氏家族家道中落,鄭玄祖父鄭明、父親鄭謹,都沒有出仕,隻在鄉間務農,家中生活貧寒。鄭玄自幼資聰穎,又性喜讀書,從學習書數之學,精通算術與《詩》、《書》、《易》、《禮記》、《春秋》儒家五部經典。同時,鄭玄還喜歡鑽研文學,並掌握了 “占候”、“風角”、“隱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凶的方術。鄭玄不尚虛榮、性務實,對於浮華庸俗的場麵,曾表示 “非我所誌,不在所願也”,到十六歲的時候,他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製,而且通曉讖緯方術之學,又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地聲名遠播,被大家稱為神童。

    當時的名士杜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到高密縣巡視時巧遇鄭玄,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使他進入太學,得到學習和深造的機會。他的老師第五元先,是當時京兆平陵的大姓,曾任兗州刺史,是一位很有學問的經學博士。鄭玄從師第五元先,先後學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曆》、《九章算術》等,俱達到了通曉的程度。窮經皓首,整整用了鄭玄十年時間。

    他師事第五元先後,又從東郡張恭祖學習了《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等書,其中除《禮記》和《韓詩》外,均為古文經學的重要典籍。鄭玄向第五元先和張恭祖學習了今古文經學兩大學派的重要經籍後,尚不以此為滿足,又從陳球受業,學習了《律令》。在此期間,他還以明經學、表節操為目的,遊學於幽、並、兗、豫各州,遍訪名儒,轉益多師,虛心向他們學習,共同探討學術問題。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辭勞苦,孜孜求道,鄭玄的青年時代,就是這樣匆忙而充實地過去了。到了而立之年後,鄭玄已經成了一名有著較深造詣的經學家。

    鄭玄雖然已經學富五車,但他自己卻毫不滿足。當他感到關東學者已經無人再可請教聊時候,便通過友人盧植的關係,離開故國,千裏迢迢西入關中,拜扶風人馬融為師,以求進一步深造。馬融是當時最著名的經學大師,學問十分淵博。他遍注儒家經典,使古文經學達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門徒上千,長年追隨在身邊的就有四百餘人,其中優秀者亦達五十人以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