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2/2)

作者:東車君字數:4594更新時間:2020-09-09 12:33:58

    曹操時期的將領多限文化水平,曹操還得專門把兵書的道理簡單化傳授於諸將。能夠撰寫兵書的人物在當代必受矚目,王昶不久竟遷任征南將軍、持節,都督荊州、豫州諸軍事。曹仁昔年追隨曹操征戰多年才得到這一職位。

    曹魏時期的軍事製度是以中護軍為核心,逐漸演變成將軍都督地方的軍事製度。曹操最初都督地方軍事的幾位將領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丕接班後完善了都督製,通常以四征將軍兼領刺史,並都督州郡軍事。

    西線都督駐守關中,負責防備蜀漢。南線都督坐鎮荊州,東線都督則同時都督揚州、青州、徐州諸軍事。由於這些大將通常兼領州郡行政事務,無不是文武兼具,卻不像東漢末年那樣會有從軍旅中提拔出來的大將,隻是粗通文墨。

    在曹操時期這種都督製度還不成熟,核心將領多從曹操的中軍裏衝殺而出。到了曹丕時期,以曹真都督西線,曹休都督東線,夏侯尚都督南線,由曹仁以大司馬身份名義上統領全國兵權。滿寵、賈逵、郭淮、田豫幾位已是曹丕時代的頂尖名將。能夠坐鎮一方,實則已是曹魏名將的極限,如司馬懿這般能夠掌控中央大權的將領就不再視為武將看待。

    正史中,王淩早年就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賈逵等人結為好友,後來舉孝廉,出任發幹縣縣令,後因罪獲刑。服刑期間,恰逢兗州刺史曹操巡察。曹操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又係因公犯罪,當即解除他的勞役,委以驍騎將軍主薄之職及中山太守,屢有治績,後來得到曹操賞識,出任丞相掾屬。後來屢立戰功,直到與兗州刺史令狐愚謀利新君曹彪事發,此是後話暫不提。

    而王昶在王淩密謀擁立曹彪為帝,在曹爽被誅殺後,獻上治國之策,積極向司馬懿靠攏,在王淩事變以後並未受到牽連。後來守戰東吳,終成一代大將。王昶根據孫吳發生的二宮之爭,分析出其內部混亂,加上陸遜、諸葛瑾、朱然、步騭、全琮皆已死去,顧譚、張休、顧承等遭到流放,孫吳內部欠缺有實力的大將。王昶上奏可由新城郡為起點,進攻蜀漢、東吳的邊境地區。

    由王昶為主將,王基、州泰協同三路出兵南下伐。新城太守州泰負責主要任務,襲擊巫、秭歸、吳之房陵。王基進攻夷陵,截斷荊州往巫峽地區的救兵。王昶的主力進攻江陵,牽製吳軍主力。

    吳軍在荊州的布防一向如此,夷陵既能夠防禦蜀軍,同時可作為江陵在江北聯防據點。當年周瑜攻江陵就先派甘寧搶占夷陵,呂蒙襲荊州後,陸遜率先搶占宜都、夷陵。

    王昶的戰略並非一舉拿下荊州,更主要是試探孫權方內亂之後的軍事實力如何。這時吳軍已經有腐化趨勢,吳軍的三員大將分別是車騎將軍朱然之子施績,丞相步騭之子步協,大將軍諸葛瑾之子諸葛融,三人全都是代父領兵。施績或許有些實力,步協和諸葛融卻是除父名外,不見經傳的角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