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35章 群魔亂舞(2/3)

作者:雁風字數:7904更新時間:2018-12-25 22:58:23

    仰頭望去。

    白屠夫身後的那條幽幽白骨道,一陣陣扭曲,隨時會隨風飄散。

    猶豫幾次後,白屠夫還是沒有踏步上去。

    “轟隆隆!”

    遠處大地突然崩塌,陰土掀裂,泥塵漫天,一道燦燦光芒從地底下衝起,刹那間衝上高天,不斷與天子魔刃對撞,發出刺耳的鏗鏘之音。

    更駭然聽聞的是。

    那道絢麗奪目的光芒,與兩方天子魔刃不斷碰撞,竟然無粉碎的跡象!

    三個光燦燦的大字,在那道光芒中若隱若現而出:天淵尺!

    一方絕對恐怖的禁忌之尺。

    白屠夫空寂的雙眸,閃起了一絲光澤,嗜血弑殺的激動光芒,“古天子淵……十萬年前的古天子……誕生在我之前的生命體……你終於恩耐不住了嗎?”

    不僅如此。

    地府高空,突然有九彩神光飄曳,沉沉浮浮,仿佛構築出一片古老天宮,雲霧之上,盤踞著一頭龐然大物,居然是一頭凶惡無比的九尾狐。

    光芒萬丈的九尾狐,透著威嚴而又暴戾的森然神態,死死盯著白屠夫凝視,它降臨後,身後每一條巨大狐尾,擺動間,乾坤大道都在悲鳴顫栗,更恐怖的是,無盡的九彩光線在激射,逆轉陰陽,天地間的秩序法則都似乎要逆改,又是一尊無法想象的古老生命體。

    一頭狐。

    能成長到這種境地,簡直超出我的認知。

    狐。

    並不是狐狸,畢竟狐與狸是分開的。

    據我所知,狐王,出現在名著《西遊記》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山海經·南山經》),“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經·海外東經》。

    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一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狸是兩種動物,隻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狸,而隻有狐有仙氣,狸隻是是俗物)。

    《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乃是一個能“食人”的妖獸。到後來的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之屬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九尾狐則象徵子孫繁息(見《白虎通德論·封禪篇》)。

    “食人”之傳漸隱,“為瑞”之說漸漸出現。但同樣是東漢的《說文解字》中,解狐為“祆獸也,鬼所乘之”。可見,狐有靈氣(妖氣),在數千年前,已是公認。再到後來的唐宋時期,狐已經被人設廟參拜,而且十分流行。

    唐朝張鷟《朝野僉載》說﹕“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豐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時出現的(《封神演義》),而《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舉不勝舉。“妖媚”、“邪氣”、“仙靈”、“神秘”、“狡猾”,可以說是中國人想到“狐”後最明顯的感覺。

    凝望那道站在浩蕩神光雲霧上的九尾狐。

    我心裏驚異。

    這家夥曾經似乎也是一個圖騰?

    踏在冥霧上,天子魔刃旋在身前,白屠夫沒有半分震驚畏懼,五官上的殺念更重了,“九天狐……別來無恙了……當年我與古天子黎推演天地大局……花費了上百年歲月……都無法找到你的老巢……原來……你躲到了天穹之外……在星鬥隕石上築巢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