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人生有三苦(1/4)

作者:飄蕩墨爾本字數:9604更新時間:2020-10-11 13:38:42

    諺語有雲,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

    作為“史上最差”職業的殿堂級代表,撐船、打鐵和賣豆腐,無一例外,都是費力氣、花時間、賠小心,而且還不賺錢的活計。

    撐船的怕淹死了人,打鐵的怕走歪了模,賣豆腐的怕震碎了貨。

    這幾乎成了亙古不變的真理。

    然而,在時間長河的悠悠流淌之中,很多承載著前人智慧的“真理”,都開始走上有失偏頗的不歸路。

    撐船之苦,苦在飲江中水,住江中舟,風裏來雨裏去,孤舟漂泊江湖間,苦在身,更苦在心。

    在古代,撐船是一個剛需職業。

    如若技術不好,抑或是天公不作美,淹死了人,那撐船者的人生也就算是完了。

    在現代,撐船是一個休閑職業。

    苦差事早就被四通八達的橋梁和動力十足的輪船給替代了。

    想要找個撐船人,多半都得去數得上號的風景名勝。

    往遠了說。

    跟著徐誌摩的詩去劍橋大學找船夫泛舟康河之上。

    到威尼斯找船夫撐著貢多拉遙想水城的前世今生。

    哪一個不是高雅又昂貴的活計?

    往近了說。

    不管是烏鎮的烏篷船,還是武夷山的九曲竹筏。

    哪一個不是安全又賺錢的活計?

    人生三苦,此去其一。

    再說賣豆腐的,起早貪黑還怕震碎了貨,那就壓根是沒把現代機械和塑料包裝放在眼裏。

    且不說一溜兒做上市了的豆製品企業,就現在隨便一家小廠的豆腐包裝水平。

    隻要不發生什麽地動山搖級別的強烈撞擊,碎是不可能碎的。

    萬一真的連個機器都沒有,隻有祖傳的做豆腐的本事。

    在民以食為天的美食之國,純手工磨出來的豆腐,十有八九賣的比肉還貴。

    隻要手藝足夠好,一百塊錢一份的“古法豆腐”,也不是沒人賣過。

    更多得是趨之若鶩的老饕,真正好吃的豆腐不怕貴、不愁賣。

    人生三苦,此去其二。

    要說真的還有什麽苦,是從古苦到今的,也就剩下純手工打鐵這個在國內瀕臨滅絕的職業了。

    沒有了撐船和賣豆腐這兩苦相伴左右,打鐵這顆“獨苗”,已然苦出了全新的高度。

    聽說過幾千塊一個,純手工燒製的丹麥哥本哈根瓷碗。

    也聽說過幾萬塊錢一個,純手工編織的bottega veneta包包。

    有聽說過純手工打造的高壓鍋嗎?

    就算真的有,那質量也沒辦法和機器造出來的媲美。

    一點雜質去不幹淨、一個小裂縫沒有處理好,說爆炸就爆炸,都不帶商量一下的。

    用勤勞的雙手一下下錘煉出來的鐵器,不管是數量、質量、還是安全性,都不能望機器冶煉之項背。

    時至今日,仍然想著要靠傳統打鐵技藝為生的人,多半都晚景淒涼。

    鐵匠作為冷兵器時代最“勇武”的職業之一,牢牢的占據了中國現下即將消亡職業的頭把交椅。

    齊遇就攤上了這麽一個“勇武”的家世。

    她家往上數八代,從太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開始,世世代代都是鐵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