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72章 鄭虎也是催眠師?(1/3)

作者:林月梧字數:7510更新時間:2019-01-26 08:16:48

    我停住腳步,站在原地,回頭看著鄭虎。

    鄭虎距離我有50米左右的距離。見我站定身子,他一路小跑地朝我的方向過來,然後笑了一下,說道:“我也住包廂的,嗬嗬!”

    “包廂”,是監獄裏對單人牢房的戲稱。

    聽見鄭虎的話,我很自然地流露出一副吃驚的表情,衝他點點頭。

    鄭虎果然是個玩心理的高手!

    他這時的話,又是另外一個技巧,在人際交往學上,被稱之為“換位認同感”,和心理學上的“換位思考”是一個道理。

    人類行為學研究表明,人,總是趨向於與自己行為模式相近的群體。

    這是因為,人在決定做事情的時候,會在頭腦中形成兩個印象,第一印象,叫做主觀印象,是指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第二印象,則叫做偏差印象。

    也就是說,即使自己的行為引發了不好的後果,和自己的預想出現了偏差,也會不自覺地認為是由於對方的錯誤,而不是自己的過失。

    這兩種印象,反映在除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身上,就是“換位”的精神所在。

    在這種印象的作祟下,隻要看到其他人的行為與自己的行為模式相似,就會不自覺地認為那是正確的,從而將這種本身對自己的認同擴延到那個做出與自己行為相似的人身上。

    用更加通俗的話說,判斷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的因素,就是看他的社會認同度是否深刻。俗語所說的“親和力”,其實就是每個人心裏對自己的認同映射在他人身上的具體體現。

    鄭虎雖然隻是短短地一句話,卻向我表達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他的經曆和我類似,是為了博取我的同情和認可的。

    ……

    日記寫到這裏,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思維太過敏感,而高估了鄭虎。但我不得不防。也許他隻是想單純地和我打個招呼呢?

    我不知道。

    雖然我知道,一個人身處環境的不同,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與變化,但我是個專業的催眠師,受過嚴格的訓練,是不應該出現這種低級錯誤的。但我現在的心思,卻又那麽難以捉摸。

    哎!希望是我多想了吧!

    2005年9月9日  星期五  多雲

    又是一天過去了。

    算算日子,這是我在監獄裏生活的第五天。

    今天中午吃飯回來後,我拿起日記本,將入獄以來的日記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發現了一個很隱晦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我現在的身份問題。

    之前,我並沒有想得太多,一心一意地接受“組織”的安排,來到北京監獄,開始進行考驗,從來沒有想過這一方麵的問題。但今天我從頭看完了日記,卻發現不妥之處。

    希望一切都是杞人憂天吧!

    這件讓我心神不寧的問題,起源於早上和趙永新的再次見麵。

    把我的想法和推斷對趙永新說了以後,我詢問了他的意見。當時,我可是一點私心的沒有,完全把他當成了可以信任的夥伴。

    但是,當趙永新聽完我的話後,沒有說什麽建議,反而略帶酸酸的語氣地說道:“可以啊!看來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整個任務了!要不,我向上麵打個報告,提前退出算了,嗬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