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70章 獨斷(2/3)

作者:七月新番字數:8074更新時間:2019-06-30 04:49:10

    秦始皇仿佛找到了知己,大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等韓非入秦後,秦始皇與之深談,對何為“君道”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能使君王集權之術便是道,君貴獨也,道貴一也!”

    統一,獨斷,這就是秦始皇施政的基石,為了統一,他絕不分封子弟,堅持郡縣製,為了獨斷,他不斷打擊丞相的權勢,昌平君之後的隗、王二相,不過是蓋章用的戳子,以及好看的禮器,等到了李斯、馮去疾,亦毫無為相者的尊嚴,秦始皇說換就換。

    秦始皇踱步到跟前,他與扶蘇的身高差不多,但戴上冠冕後,就顯得更高。

    這是十年來,秦始皇第一次對扶蘇說這麽多話。

    因為皇帝認為,過去的扶蘇,連知道這些事的器量都沒有……

    至於現在?嗬,在所有父親眼中,兒子永遠是“不成器”的。

    哪怕我們成長再多。

    他搖頭道:“你倒是學會了投朕所好,讀《韓非子》,用裏麵的事來勸諫,但你,卻連朕為何喜歡都不知道!真是白看了!”

    秦始皇是驕傲而自負的,他堅定的意誌,是使天下一統的直接動力,若無獨斷,就沒有六國人才歸秦,沒有鄭國渠,若無獨斷,就沒有第二次伐楚。

    而他始終認為,現在做的事情,東伐西討南征北戰,都是高屋建瓴的決策!

    而想要完成這些,且不說長生不死,起碼要長壽……

    那群屍位素餐的官吏,那批吵吵鬧鬧的百家,那些鼠目寸光的黔首。

    他們關心的隻是爵祿高低,蝸角之爭,衣食冷暖,怎會看得懂澤陂萬世的偉業?

    憤恨,不解?無所謂,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他要做的,是不受任何人牽製的、獨一無二的、為所欲為的,真正的皇帝!

    今日的這場父子局,信息量太多,扶蘇有些發怔,但他沒有忘記自己今日的目的,為喜開脫。

    “但這,與父皇懲處喜,並無關係啊……”

    “你還是不明白……”

    秦始皇有些失望,他負手返回陛上:“既然汝等一直與朕說法,那朕便對喜以法論處。”

    還不等扶蘇高興,秦始皇便道:“你說喜當以越職論罪,那誹謗罪呢?”

    論對律令的了解,扶蘇怎可能比得過秦始皇呢?那可是他在手邊把玩數十年的東西啊。

    秦始皇將那封害他吐血的奏疏扔到扶蘇腳下,讓他自己看:“這些話,句句皆是誹謗!”

    扶蘇撿起奏疏讀了一遍後,亦大吃一驚,喜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大膽……

    誹謗罪,這是幾年前新立的一項罪名,任何有損於秦始皇的言行,都必將視為大不敬,必將遭到最嚴厲的懲處,輕者流放,重者當誅!

    皇帝是神,皇帝不會犯錯,皇帝也不能容許任何批評,哪怕是善意的!若放縱它們匯聚到一起,就能敲碎巨人身上的閃爍鍍金,露出凡俗的斑駁銅鏽。

    “扶蘇,你現在聽懂了麽?”秦始皇的聲音傳來,是那麽的冷血。

    “法者,治之端也,此言不錯,但後麵還有一句話,君者,法之原也!”

    秦國律法是哪裏來的呢?一開始是公族宗法,後來商鞅入秦,帶來法經,稍加損益,遂有秦律。但這法裏,卻摻雜了君主的意誌,秦孝公、秦惠王以此來鏟除公族,殺死商鞅,秦昭王也以此賜死白起,兔死狗烹,讓範雎掉了腦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