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24章 包袱(2/3)

作者:七月新番字數:8468更新時間:2019-06-30 04:50:38

    “妻子父母為官府奴婢者,一並赦免,不日使汝等團聚!”

    正式的赦令下達後,已返回渭南駐紮的“無垢軍”歡呼陣陣,皆言:

    “武忠侯果然守信!”

    他們本就是故秦人,因為犯了五花八門的罪過,而淪為刑徒,家人也受株連入於隱官,從事少府轄下各業。

    年輕體壯的人被挑了出來,組成馳刑士,較一般刑徒地位高,但仍不得自由:修完馳道,有阿房等著他們,阿房好不容易交付,驪山陵又必須在半年內完工……

    刑徒的日子苦啊,也不乏有人試圖反抗,逃跑,但這可是關中腹地,統治最強大的地區,除了少數幸運者遁入山林為盜外,大多數人都被抓了回來。

    第一次鞭笞,第二次逃跑砍腳,第三次,則直接處死!

    鞭子打在身上,血口慢慢結成痂又掉落,留下疤痕,臉上的墨字則永無消退之日。

    無盡的苦難,無盡的勞作,仿佛沒有盡頭。

    直到胡亥的朝廷轟然崩塌,直到武忠侯帶著北伐軍親至驪山阻止刑徒們的暴亂,並作出承諾,這才讓眾人的人生有了轉折點。

    但這期盼已久的自由之後,得到自由的馳刑士們卻又陷入了迷茫。

    “吾等往後,當去往何處?”

    多年刑徒,家人也大多遭到株連,故鄉的田土房宅早已是別人的了,就算回去,衣食也沒了著落,更糟的是,秦地對於被刑之人,是極其歧視的,光憑他們臉上的墨字,哪怕為人作庸保,隻怕也無人敢要。

    好在,武忠侯似乎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給得到自由的驪山刑徒們提供了去處:

    “關中苑囿廣袤,不乏膏腴之地,馳刑士可往屯之!“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苑囿他們不陌生,上林之苑,在渭南橫跨三百裏,占地廣袤,其餘大小苑囿也有十多個,基本和附近的離宮別館配套,是秦朝皇室保留森林池沼,養殖禽獸場所。

    建苑囿是為了保護環境?別傻了,這年頭關中森林覆蓋率起碼還有百分之七八十,有的地區甚至高達九成,遠未達到水土流失的地步,就算使民耕作,他們也不可能將每一寸土地都開荒罷?非得在王畿邊上保留這麽大野地,單純是為了皇室及貴族射獵遊樂之用。

    秦又有《廄苑律》,嚴禁庶民擅入皇室禁苑,若有人不顧禁令進入漁獵,衛士可殺之!

    剛開始時,關中到處是荒地,人少而地多,倒也沒什麽,但隨著人口滋生,當關中人口突破兩百萬大關時,當渭北、藍田的田地廬舍已經密密麻麻,再也無法安置新民時,渭南占地數百裏的苑囿,就有些礙眼了。

    皇帝個人享樂的苑囿,與關中農業進一步發展,產生了矛盾,這時候該如何取舍?

    始皇帝的選擇是保留苑囿,將急需田土的有功將士封到廣袤的遠方去……

    胡亥時,更是是先苑而後農,據說大帝還親手持弩射殺過誤入苑囿的庶民。

    現在黑夫掌權,是時候反過來了……

    他在與張蒼商議後,下令道:“始皇帝時,嚐議欲大苑囿,東至函穀關,西至雍、陳倉。時有優旃曰:‘善,多縱禽獸於其中,寇從東方來,令麋鹿觸之足矣。’始皇遂輟止。”

    “如今六國餘孽禍亂關東,欲掃平之,自不能靠苑囿中的麋鹿仙鶴,隻能是足兵、足食,故苑囿可廢,以其地立縣鄉,安置有功將士及獲釋刑徒屯田!”

    此議自然在朝中引發了一些議論,更有某位頭鐵的楊禦史反對說:“先帝之所以廣苑囿,是為了讓秦人子弟靠射獵來修習武備,倘若廢苑囿而就農田,關中人去何處修習武藝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