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64章 暴力對決(上)(2/4)

作者:紫鋒01字數:11302更新時間:2019-06-06 07:45:55

    看的現場的人們,頓時爆發出了巨大的喝彩聲:

    “威爾特!幹得好!就這麽幹!砸爆對手的籃筐吧!”

    “威爾特!這是我見過就霸氣的扣籃!撕碎那個可憐的白人新秀吧!”

    “加油!!!威爾特!!!今晚比賽結束後,我在體育館門外等你!!!”

    ……

    當然受到心理衝擊最大的人,還是唐潛扣飛的克萊德.李,他坐在地上,好像不敢相信眼前的一牽

    籃球還可以這樣打?籃球還可以這樣扣?

    以前怎麽沒有見人這樣玩過???

    克萊德.李會驚訝很正常,60年代還是籃球的萌芽時期,雖然比起40-50年代,飛速發展,規則日趨完善,但是很多打法和技術動作,遠沒有後是那麽豐富。這也很正常,任何運動都需要一步一步發展,沒有前麵四五十年的積累,哪來現在的新世紀籃球?不過暴力扣籃這種事情,在60年代,真的幾乎罕見,不是沒有人做得到,隻是這麽扣籃沒有流行起來而已。扣籃在這個時期,還是蠻荒領域,絕大部分人都把扣籃當成一個普通的得分動作,張伯倫甚至還因為在哈林籃球隊待過,被批評扣籃動作太花哨太冒險不夠實用呢。

    就唐潛自己的查閱和翻看,張伯倫的內線扣籃,的確已經算是那個年代的翹楚了,各種顏扣和正麵壓扣及其側身扣籃,當然還有最著名的“芭蕾舞轉身扣籃”了。和那個年代千篇一律的扣籃模式相比,13號已經領先了時代很多。至於為什麽扣籃在那個年代不那麽流行,其一就是籃球剛剛起源,對於得分的執念遠大於花哨的扣籃動作,那個年代普遍認為,既然都是2分球,為什麽要做這種高風險容易受贍動作呢?其二攝像技術和捕捉技術的落後,讓即便是做出了經典動作,也很難被世人所熟知,成本計算上劃不來。其三轉播角度清一色都是超大的俯視角度,讓彈跳和彈性效果看起來極差,這也是NbA以前轉播收視率不高的很大一個原因。試想一下,如果變成了頭頂俯視,那麽就算是喬丹,就算你可以跳180cm,也會在轉播鏡頭裏麵變成火柴盒彈跳。不過NbA轉播鏡頭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行了改革,剛好讓J博士喬丹威爾金斯等等一批扣將受益,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扣籃真正成為了“吸粉”王牌動作。否則光看老視頻老錄像,你敢想象其實賈巴爾其實運動能力也可以平筐的,沒有照片留下來,這肯定是個巨大的謎團。而賈巴爾的運動能力……嗯,從來就沒有被作為主要點宣傳和誇耀吧?所以礙於那個年代的視頻轉播技術,扼殺了無數經典鏡頭無疑。其四這個年代對於內線的“黑手”比較多,看視頻看不出來,但聽聽那個年代球員的采訪就知道,你一旦起跳,就會有無數的手往你腰上,腿上,軀幹上“招呼”,並不是打手或者阻擋犯規之類,隻是那個年代允許內線“架手對抗”,隻要不太過分,稍微頂一把推一把全程保持手和身體的接觸,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有點內線版本hand-checking的意思。所以高度扣籃,那一般來是找死。打不了幾場你就要生涯報廢,光榮退役。這也就是為什麽張伯倫那代人曾經喬丹來了60-70年代不可能這樣扣籃,原因在此,這麽搞身體素質再好,也難逃受傷厄運。

    唐潛來了這個年代,就明顯感覺到了這一點,但簡直是讓人有些“難以是從”。

    難怪張伯倫的隊友都幫他鳴不平,季後賽判罰尺度對前者來太過分了,就是這樣,全力絞殺,不停地用後世犯規動作阻礙,那才是真相。可惜那個年代,這樣的防守尺度,是被聯盟所允許的,特別是麵對威爾特.張伯倫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