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6章 路上(1/3)

作者:貓疲字數:8788更新時間:2019-05-22 22:11:50

    當周淮安重新踏上前往廣府的道路時,心情還是頗有些複雜的感觸;因為這一來一去之間,一晃眼見就已經是第二年的初春之際了;

    而相比當初貓兩三隻的親隨什麽的,現在他身邊追隨的隊伍也壯大了何止值數十倍。人人頂盔摜甲,背弩挎刀,而在牽挽的車輛或是代步的馬匹上,還裝著相應的盾牌、長矛、斧錘、棍枷等複數的裝具,光是簇擁在他馬車周旁槍杆上的大旗幟至少有數十麵。

    隻是,相比現在暖風熏人熏的令人有些懶洋洋犯困的氣,他更喜歡涼爽而幹燥的嶺南冬。太陽曬出來青苗的淡淡清香與水田翻漿的土腥味,混雜在暖融融的空氣當鄭在這一路上最大的變化和觸動,就是一種名為井然有序的氛圍和環境。

    通過前期的清洗和整頓,以及痛下殺手懲治了許多聚散為盜紡野外遊散之後;失去原本大多數上層存在的鄉村地方,也不得不在新推舉出來的領頭人帶領下,通過與附近城邑駐防義軍的交涉與互動,初步建立起來一套錢糧征收和丁役派發、定期交易與匯報的基本秩序和等次。

    尤其是在除了口糧等自足部分以外,大多數民生所需的相關事物,還有通過市場交易才能補充的外來物產等經濟命脈,都通過義軍把持和控製的交通要衝,變相掌握住了之後。所謂的串聯和抱團對抗,就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笑話,有本事你斷絕一個月不吃鹽,變成全身軟趴趴的到處浮腫再來這種話。

    雖然這其中還是相當的粗放和簡陋,也可以是問題和漏洞依舊不少的;但哪怕是有瑕疵的秩序,也總比持續的混亂與無序,能夠獲得更好的結果。

    因此,當新一年的春耕和播種開始了之後,路邊的水田和山坡上的梯田當中,各種勞作的身影也變得密集和頻繁起來;雖然其中老弱婦孺的比例還是較大,但至少比起初來的時候那種,走上數十裏不見多少人煙,各種稀稀拉拉和荒廢的模樣好上許多了;

    而且他們多數已經不怎麽避人了,麵對大路上開過的隊伍,他們最多就是抬頭多望上幾眼,就才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活計忙碌當中去了。也隻有一些實在靠大路比較近的存在,才會停下活計來恭恭敬敬的徒一邊,直到目送這隊伍的離開。

    以周淮安的眼力,甚至看不到他們多少驚慌和局促的表情。按照如今義軍治下的新次序,少了傳統的胥吏和大戶豪強加諸下來不斷翻倍的層層盤剝,隻要一次性繳納大半數產出,剩下的部分依舊足夠大多數人以較低的負擔和而安然度日下去;

    畢竟要知道,唐朝原本的一切稅賦徭役體製,都是建立在以“均田製”為基礎的“租庸調”上;租,即課戶每丁納粟二石;調,蠶桑之鄉,課戶每丁輸絹二丈,麻三斤;庸,課戶每丁每年勞役二十日,遇閏年加二日,如不應役,則需折絹布以代役。看起來是沒有多少,但是這隻是初唐立國時的標準。

    隨著國家發展土地兼並日重,破產逃亡的人口越來越多,實際上以農戶為基礎的均田製早已經崩壞掉了;與此同時,各種各種逃避交稅的“不課戶”變得越來越多;而隨著膨脹的官僚體係和軍隊規模,是國家從各方麵支取的用度是越來越繁重;而這些需求都集中追加在了各地官府賬麵上,變得越來越少的賦稅戶口之上。於是,除了各種正賦之外各種繁雜的捐稅名目也就應運而生了。

    (免課戶口的標準是:九品以上官員,二十歲以下的男子,老、廢、妻妾,部曲奴婢亦可,還有就是僧、道之流也享受免課待遇。所以就自然而然造就了一個相當龐大的不交稅,也不計算在正式戶口裏的特殊群體,。)

    安史之亂以後,國家失去有效地控製戶口及田畝籍帳的能力,土地兼並更是劇烈,加以軍費急需,各地軍政長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種名目攤派,無須獲得中央批準,於是雜稅林立,中央不能檢查諸使,諸使不能檢查諸州,賦稅製度非常混亂。百姓苦不堪言,乃至相對富熟的江南地區,也出現袁晁、方清、陳莊等饒武裝起義,苦於賦斂的人民紛紛參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