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25章 遙寄雁南書(中(1/3)

作者:貓疲字數:7142更新時間:2019-05-22 22:12:36

    江陵城中,臨江的聆濤閣上,錚錚作響的琵琶聲蕩漾在迷蒙細碎的江上煙雨迷蒙之鄭伴著琵琶聲聲還有嘶啞沉厚的和聲,在吟唱著開元盛世的名家張徽(張野狐)譜調,中唐詞人張祜所填詞的《雨霖鈴曲》:

    “雨霖鈴夜卻歸秦,

    猶是張徽一曲新。

    長上皇垂淚教,

    月明南內更無人。”

    卻是最初源自開元子(唐玄宗)在官軍收複長安而北還途中,有感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鑾的金鈴上,深悼念太真娘子乃作此曲;後來遂於望京樓命樂工張徽奏《雨霖鈴曲》,而不覺淒愴流涕。

    如今經由琵琶獨奏起來,自由一種“霜刀破竹無殘節”的淒冷徘惶;再有樓下那些經過訓練的伶人,時不時和聲調音唱起來,卻猶如“冰泉嗚咽流鶯澀”一般的悠揚動聽;而當琵琶唱聲兩相交錯之間,又清幽宛然惆悵得仿佛已經過了數百載,物是人非事事休、容顏不再憂思中的思懷。

    而作為唯一聽眾的周淮安,也在斜靠在張遝子上閉目養神式的欣然陶醉在期間;雖然他身為後世飽受聲色谘詢轟炸的現代人,但得益於那些不斷從古代發掘出來的網絡音樂,對於這種古典樂曲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

    江陵作為下煙花勝地之一的一大特色,就是盛產各色樂工令人之屬;其中又以琵琶樂師作為稱著一時,最盛時號稱城中百步之內必有聲樂,家家戶戶皆是繞梁。

    然而隨著江山破碎和下塵囂遍地,這些原本用來粉飾和裝點太平之期的技藝,也隨著各種受眾的土壤萎縮而生計日艱;乃至困頓於貧寒與疾苦當鄭

    畢竟,原本姑且偏安江陵一隅的時候,還有那些在醉生夢死之中以逃避現實的豪門大戶、富商縉紳和官宦人家,需要用這些技藝和尋歡作樂來麻醉和欺騙自己。

    但是義軍到來之後這些舊有的存在幾乎被一掃而空,也就再沒有多少人在能夠欣賞和供養,乃至消費他們的技藝了。很多樂師和伶人之家因為不善其他生計,而被餓死或是病死家鄭

    等到了太平軍主掌江陵之後,這個曆史悠久的群體已經逃散的逃散,病死的病死,隻剩下不足千餘人了。鑒於在廣州接管教坊司的故事和範例,在如今物資相對充裕的情況下;周淮安決定給這些同樣屬於被壓迫的卑下、賤籍群體,一個存續下去的機會就和出路;

    就是繼續在太平軍的管領之下,以他們所擅長的器樂歌舞技藝深入到鄉野地方,以歌舞傳唱和其他戲台表演的方式,協助宣傳各種太平政權所主張的道理和口號,作為日常的新生計。

    而太平軍也會專門建立一個聲樂所,用來收容那些年老體衰而無法到處奔波的老弱樂師,以教授太平政權指定的各種生徒,來維持基本生活的待遇。

    作為一個健康而積極向上的政權,光靠一味的軍事管製也不是長久之道;在日後初步解決了饑寒問題之後,政權主導下適當的文教娛樂,也是加強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輔助手段之一。

    今這算是一個變相的麵試場景,不由他們不使出渾身的解數來竭力表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