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12章 南國春光豈再遊(1/3)

作者:貓疲字數:7182更新時間:2019-07-14 04:00:06

    “海上濤頭一線來,

    樓前指顧雪成堆。

    從今潮上君須上,

    更看銀山十二回。”

    蘇軾《望海樓晚景五絕》

    ——我是分割線——

    而在杭州錢塘城中,周淮安也終於開始接見地方士民的代表,以及在特定的場合上和活動中公開露麵,以宣示相應的統治權和控製力所在。

    如何將已經取得的軍事勝利和戰果,迅速的轉變成為政治、經濟上的收獲和資源產出上的加成,這無疑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比如對外震懾敵人,對內壓製矛盾的權威和影響力;

    又比如充分發動和利用新占領的土地人口,將其迅速轉變成為新體製構架下,支持後續軍事行動和戰爭潛力的現成資源。然後,這又涉及到了組織建設和官僚體係培養的問題了。

    至少直接掠奪財富和人口作為戰爭紅利,並令占領地方畏懼你得武力相對容易。但任何想要深入一些點的社會變革,光靠傳統那種軍事征服手段上揚名之後,就下聞風景從的套路和投機模式,是沒法完全滿足相應的需要的。

    而曆史上大多數政權和領導者得以發展到了這一步,這不就得不在現實中有所取舍和妥協了。

    畢竟窮苦百姓可以發動起來匯聚成動搖社會基礎的巨大力量,但是想要有效的操控之並且轉變成建設性的力量,就相對困難的多了。因為他們普遍受教育程度和見識水平太低,以至於很難成為支撐政權底層的基幹力量。

    而從前朝體製下沿襲下來的舊屬官吏,及其背後的世家門閥所代表的大地主階層們,才有可能提供相應有足夠時間脫產學習和培養出來的人才,作為構成王朝官僚體係的候補和新血。

    而自古以來改朝換代之際的帝王們,莫不是在這兩大群體之間權衡取舍著,以保持相應的製約和平衡,再加上人口銳減導致的生存壓力土地兼並大為緩解,最終締造出所謂的開國盛世。

    故而,任何號稱要吊民伐罪的農民起義軍反叛勢力,發展到最後想要組織起政權並完成坐穩下的蛻變,就必不可少要放棄大部分的初衷和理念,來吸收這些舊有體製的熟練官僚和世族精英。

    所以以有唐一代為例,對於五姓七望為首的山東士族,基本上就是有拉攏有打壓而貫徹始終的基本國策;一方麵這些在地上擁有很大輿論和語話權的大族顯望,對於家下的皇權就是然的威脅和隱患。

    但出於政權架構穩固的緣故,又不得不依靠他們世代擁有所謂治學傳家,所培養起來數量龐大的族人子弟、門生故舊,以及相應影響力所能夠號召到的更多士人,出仕李唐政權而填充到各級官府組織當中去。

    所以在貞觀之治道開元盛世的前一百年跌宕起伏的王朝演變當中,唐王朝都在努力分化瓦解這些舊有世族門閥的影響力,一邊用科舉製吸引到更多在野的寒門庶族人才,作為製約和對抗的力量。

    於是等到了中唐以後,這種隱形的國策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成功了,但也可以是基本失敗了。因為作為王朝需要壓製和分化瓦解的對象,世家大族們在地方上影響力已經嚴重衰退,而逐漸讓位於於藩鎮割據中的地方武人集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